缅甸政治演进对媒体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26

关键字: 政治演进缅甸

2021年3月8日,缅甸宣传部门宣布吊销包括《七日》(7Day)在内的五家缅甸国内媒体的发行执照,缅甸媒体逐步进入管制期。随着缅甸局势日益严峻,缅甸多个私营媒体也纷纷停刊停运。实际上,相较于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缅甸媒体目前仍处于一个发展较为滞后的阶段。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缅甸政治演进对其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而此次缅甸政局动荡,再度令缅甸媒体行业的发展进入深水区。本文将通过分析缅甸媒体的概况、以及各个政治时期缅甸媒体发展的情况来简要分析缅甸政治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与特点。

2021年2月1日,缅甸国内突发政局动荡,国防军宣布接管国家政权一年。在军方掌控国家政权期间,国家的行政、立法及司法三权均由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行使。此事件发生后,在缅甸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民众要求恢复民选政府及释放全国民主联盟(以下简称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等人的呼声越来越高,并由此爆发了抗议示威活动。这些事件引发缅甸国内外关注,对此事进行实时转播的缅甸媒体也首当其冲地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施压和管制。


3月8日,缅甸宣传部门宣布吊销包括《七日》(7Day)在内的五家缅甸国内媒体的发行执照,缅甸媒体逐步进入管制期(网易新闻,2021)。事实上,回顾缅甸媒体行业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在缅甸的各个政治时期内,缅甸媒体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并与政治息息相关。此外,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缅甸媒体在此次政局动荡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


二、缅甸媒体概况


(一)国营媒体 


目前,缅甸全国性的国营媒体有四家,分别为《缅甸新光报》(The Global News Light of Myanmar)、《缅甸之光》(Myanmar Alinn)、《镜报》(The Mirror)及缅甸军方主导的《妙瓦底日报》(Myawaddy Daily)。此外,地方性的国营媒体有《曼德勒报》和《耶德纳榜报》(Yadanabon Newspaper)等。上述媒体主要以发行纸质报刊为主。在广播电视方面,缅甸官方开设的电视频道为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MRTV和妙瓦底电视台MWD。缅甸的国营媒体因拥有财政支持,实力强大且较为权威,在缅甸具有较高的发行量的较强的影响力。


1.《缅甸之光》(Myanmar Alinn)


《缅甸之光》创刊于1914年,是由U Shwe Kyu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创办于仰光。1969年,奈温政府将该报收归国有。目前,缅甸之光隶属缅甸宣传部,主要以缅文发行,其报道与国家领导人、各部委部长、国家会议及政策等相关的官方新闻。《缅甸之光》以发行纸质报纸为主,日均发行量约为22万份(维基百科,2021)。此外,民众还可通过该报官方网站下载电子版本。


2.《镜报》(The Mirror)


《镜报》由U Thaung记者创办于1956年。奈温政府接管国家政权后,对缅甸新闻行业进行管制,《镜报》也在此时被收归国有。目前,《镜报》由缅甸宣传部进行管理,其日发行量约为18万份,主要以缅文发行。


3.《缅甸新光报》(The Global News Light of Myanmar)


《缅甸新光报》是缅甸唯一一份以英文发行的国营报纸,并开设在线的新闻网站。《缅甸新光报》创刊于1964年1月12日,其前身为《劳动人民日报》(The Working People’s Daily)。1993年4月17日,《劳动人民日报》正式更名为《缅甸新光报》,该报每日的发行量约为5万份,此外,《缅甸新光报》目前正处于改革阶段。该报拟在日本共同社的支持下,与The Global Direct Link公司成立为合资企业(缅甸新光报,2021)。


4. 《妙瓦底日报》(Myawaddy Daily)


《妙瓦底日报》是直接隶属军方的国营媒体,被视为缅甸军报,由缅甸国防部管理。该报主要负责报道缅甸国防军领导人、军事演练等军事信息。《妙瓦底日报》创办于2011年4月2日,日发行量约5万份(中国记协网,2013)。


(二)私营媒体


2011年,缅甸民选政府上台,逐步开放对新闻行业的管制,私营日报获准出版。解禁以后,伴随而来的是一阵报刊发行热潮。大大小小的私人报社成立,但目前缅甸市面上实力较强的私营媒体逾30家。其中有《7日》(7Day)、《十一新闻》(Eleven Media Group)、《缅甸时报》(The Myanmar Times)、《密兹玛》(Mizzima)、《伊洛瓦底》(The Irrawaddy)、《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s)及《缅甸民主之声》(The Democratic Voice of Burma)等媒体。部分缅甸私营媒体除了运营新闻网站、日报,还发行大量的周报和期刊。


缅甸的私营媒体发展繁荣,但由于人员、资金、设备等条件较差,纸质报纸发行量均在1至3万份之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步在缅甸推行、移动端互联网用户增长,以及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平台的接入,缅甸私营媒体纷纷转战Facebook,开设官方账号。


1. 《十一》(Eleven Media Group)


《十一》是缅甸影响力最大的媒体集团。该集团成立于2001年6月,最初以缅语报道体育新闻为主,后来逐渐成为缅甸家喻户晓的一个媒体机构。2004年,《十一》建立网站,2005年10月创立《十一新闻周刊》,2010年入驻Facebook平台,开设官方账号。2011年《十一》建立印刷厂,并在同年获得“记者无国界”组织办法的媒体自由奖,2012年建立英语新闻网站,2013年建立网络电视台,发行《十一新闻日报》。目前,《十一新闻日报》的日发行量在8.5万份左右,是发行量最高的私营媒体。


2. 《缅甸民主之声》(The Democratic Voice of Burma)


《缅甸民主之声》(The Democratic Voice of Burma)与《伊洛瓦底》、《密兹玛》一样,是1988年新军人政权上台后,部分缅甸知识青年在流亡外国期间成立的媒体机构,均以英语和缅甸语进行刊印或报道新闻。《缅甸民主之声》于1992年在挪威奥斯陆创立,旨在向缅甸国内提供未经过审查的新闻报道。2012年,缅甸放宽新闻管制,《缅甸民主之声》逐步转移回缅甸国内,并成立了独立的媒体公司。


(三)外资媒体


除了缅甸国家运营的国营媒体及民间创办的私营媒体外,外资媒体在缅甸国内也颇具影响力。外资媒体进入缅甸后,开设了缅语新闻日报、期刊及广播电台等业务。


1.在缅的西方媒体


缅甸开启政治转型后,西方媒体也获批进驻缅甸市场,在缅甸合法地发行报刊及开设广播电台。目前,在缅甸影响力最大的西方媒体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之声VOA。这两家西方媒体都专门建立了缅甸语版的新闻网站和广播电台。其中,BBC在缅甸长期派驻记者,高度关注缅甸国内的时事政治。在2020年缅甸全国大选以及2021年缅甸军人接管国家政权等重大事件中,BBC的记者都进行了实时报道和跟踪。BBC还在Facebook、Youtube等平台开设了以缅甸语为主的官方账号,还对缅甸国内的重大事件进行专题报道和分析。而VOA也积极通过网站、Facebook等平台向缅甸民众提供新闻报道,内容丰富,涵盖了美国政治、科学、技术、体育运动,以及缅甸国内的政治、社会等各种主题。此外,VOA还经常就各类焦点事件与缅甸政治人士、经济学家进行连线对话,深受缅甸受众欢迎(李美霖,2019)。


2.在缅的中国媒体


中国与缅甸相互接壤,彼此之间长存深厚的胞波情谊。为扩大缅甸民间对中国的认识,增进两国人民互联互通,推动两国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起便积极创办面向缅甸民间的期刊,即1992年创办的综合性月刊杂志的《吉祥》。该刊物采用中缅双语,同时在中国和缅甸发行。此外,邻近缅甸的云南报业集团也积极与缅甸的主流媒体开展合作。该集团与《缅甸金凤凰中文报》、《仰光时报》等媒体进行合作,还创办了中缅双语的《美丽云南》专刊。


中国权威媒体新华社也尝试开设了缅甸语版的门户新闻网站和Youtube视频号,报道内容主要为中缅关系、中国和缅甸的国内时事热点以及国际新闻。国际在线也建立了缅甸语版的门户网站,主要推送中国时政新闻及缅甸语版的中国优秀影视作品等。


三、不同政治时期对缅甸媒体发展的影响


回顾缅甸媒体的发展历程,缅甸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早创办报刊和颁布新闻自由法的国家。在19世纪时,缅甸曾是亚洲新闻的标杆之一。然而,随着缅甸政治演变,各个时期的政策及社会环境深刻地影响了缅甸媒体行业的发展,逐步塑造了如今的缅甸媒体。


(一)独立初期:民主与自由


缅甸贡榜王朝敏东王于19世纪创办第一份缅文报纸及颁布第一部新闻自由法,该法确保了缅甸新闻自由,鼓励媒体发展。缅甸媒体在官方的支持下初步形成并得到发展。1848年,缅甸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同时建立了民主政体的缅甸联邦。1947年,缅甸颁布《缅甸联邦宪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缅甸人民的基本权利,以及人民表达、思想、信仰、宗教、结社等方面的自由(展江、黄晶晶,2013)。在民主的政治环境下,缅甸媒体也逐步活跃,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缅甸国内陆续出现的中文、缅文和英文报纸共有56家,且绝多数为私人所办。《镜报》便是在这一时期所建立,并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记录最高发行量达9万份。


一位在缅甸出生的美国记者和作家Wendy Law-Yone于2014年撰写的关于缅甸新闻自由的文章中曾提及,1948年国家独立到军事政变之间的议会民主时期,有近百种报纸在缅甸发行,其中主要是缅文和英文报纸,也有多种其他语言的报纸:汉语、印地语、吉吉拉特语。乌尔都、泰米尔语和泰卢固语等。华文报刊在这一时期也十分活跃,《人民报》、《仰光新报》、《中国日报》、《中华商报》、《时代报》等中文报纸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无法确认当时实际出现了多少家新发行的报刊,但是仍旧可以看出,在议会民主制时期,缅甸媒体行业从独立前的初步萌芽发展迈向了高速发展时期。当时出现了多语种的报刊也表明这一时期的缅甸媒体百花齐放,受到的管控限制较小。


(二)威权政权时期:管制与禁言


缅甸的威权政权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1962-1988年奈温执政时期和1988-2011年新军人政权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内,掌控国家政权的缅甸国防军主要采取暴力镇压叛乱,实行独裁统治。


1962年,以奈温为首的军人集团发动军事政变,废除联邦宪法,推翻了吴努政府,夺取了国家政权。政变后,军方成立了由17名高级军官组成的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成为实质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同年,缅甸军政府颁布《印刷商与发行人登记法》(Printers and Publishers Registraion Law),建立报刊检视委员会对一切文字印刷品进行出版前审查。1963年10月,缅甸军方出版《劳动人民日报》,次年出版英文版的《劳动人民日报》。1964年9月1日,缅甸军政府进一步对缅甸媒体进行管制,将全国所有报纸进行“国有化”,其中《镜报》、《缅甸之光》、《先锋报》也在1969年被收归国有。奈温政府同时还禁止外侨出版发行报刊。


因缅甸社会各阶层对奈温政府实行的高压政策的不满日益增长,最终在1988年初缅甸全国范围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主抗议示威活动。缅甸媒体也随之呈现复苏态势。单是曼德勒地区就创办了40多种新报纸(单晓红,2018)。1988年9月18日,以苏貌为首的国防军在奈温的授意下再次发动军事政变,成立了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建立了新军人政权。掌权后,军政府对新出现的报纸刊物进行全面禁封,新闻工作者也遭到迫害。截止2010年,缅甸全国性日报仅有《缅甸之光》、《镜报》以及英文版的《缅甸新光报》3份国营报刊。


在这一时期,缅甸媒体的发展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从出版前审查到“国有化”,再到全面禁封,缅甸当局逐步严厉的新闻管制政策令其国内原本自由民主的新闻传播环境不复存在。1988年后,部分流亡泰国、印度及挪威的缅甸青年在海外建立了《伊洛瓦底》、《密兹玛》及《缅甸民主之声》,以另一种方式对抗缅甸军方对新闻行业的控制。


(三)民主转型时期:自由与竞争


2008年,缅甸全民公投通过2008年《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规定缅甸实行总统联邦制。2010年11月7日,缅甸举行全国大选,由军方支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简称巩发党)高票当选。次年2月,吴登盛宣布就职缅甸总统,开启了缅甸民主转型期。


民选政府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社会转型。2012年8月20日,登盛政府宣布解除报禁,令运行了48年的出版前审查制度退出缅甸新闻界。同年12月28日,缅甸宣传部发布文告,宣布允许私营日报发行。此外,缅甸当局在于2012年3月底,批准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日本放送会四家外国媒体常驻仰光,准许其他通讯社和新闻机构在缅雇佣缅甸籍雇员。报禁的解除极大地激发了缅甸媒体人办报的热情。原先的很多周报改为日报,同时许多新兴报纸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此外,缅甸政府还对几家国营媒体竞相股份制改革,谋求与私人和外资合作。截至2014年,缅甸共有超过300家报纸,其中三分之一在仰光。


在广播方面,据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介绍,缅甸的电视覆盖率目前已达到92%,除国家电视台MRTV外,也有几家私人电视台。国家电视台目前只有一个频道,是该国唯一不收费的频道,年广告收入约200万美元。目前国家电视台正在进行改革,一方面将增开3个频道,另一方面要进行改制,将从100%国有,改为政府拨款70%,另30%自筹(可通过广告、租赁设备等方式获得)。缅甸国内电视节目日趋多元化,主要频道有凤凰卫视、CCTV、HBO、CNN、NHK等。


缅甸当局解除对私营媒体现状后,如《十一新闻日报》《七日》等私营媒体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在缅甸准许接入Facebook等社交平台后,缅甸传统的印刷媒体也随之入驻,开启缅甸的网络新闻时代。《七日》还开发了自己的手机应用软件。大量私营媒体虽然在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基础薄弱,较为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但众多私营媒体的出现使缅甸民众接收的信息范围更加广泛,是其与国营媒体在争夺市场时的核心竞争力。


(四)军管时期:再遏制与发展


2021年2月1日,以敏昂莱为首的缅甸军方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接管国家政权一年。军方掌权后,成立了由军方主导的国家管理委员会。缅甸军方接管政权的行为,引起了多数缅甸民众的不满。2月6日起,缅甸内比都、仰光等地发生抗议示威活动,并逐步演变为全国性的抗议示威活动。在此次政局突变中,缅甸媒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缅甸部分私营媒体在报道与军方有关的新闻时,会使用“发动政变的军政府”来代指缅甸军方。因此,2月22日,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主席兼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在会议中指出,有关方面已提醒媒体发表新闻时避免使用“发动政变的军政府”言辞。如果媒体发表相关新闻时继续使用该说法,将可吊销其发行许可证(缅甸金凤凰中文报,2021)。3月8日,缅甸宣传部发布2021年1号命令,宣布吊销《今日缅甸》(Myanmar Now)、《新时代》(Khit Thit Media)、《缅甸民主之声》(The Democratic Voice of Burma)、《密兹玛》(Mizzima)及《七日》(7Day)五家媒体机构的发行许可证,并禁止以任何形式及渠道发布新闻。3月12日,缅甸军方根据《刑法》第505(a)条规定对缅甸私营新闻媒体《伊洛瓦底》进行起诉,原因是该媒体对正在进行的反对缅甸军方接管政权的抗议示威活动进行报道(网易新闻,2021b)。《伊洛瓦底》也是缅甸军方自2月1日接管政权以来第一家被起诉的媒体机构。


此外,缅甸军方接管政权后,《缅甸时报》(The Myanmar Times)、七日》(7Day)、《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s)等部分私营媒体先后停止发行报纸或停止所有新闻推送(青瞳视角,2021)。缅甸政局突发动荡,缅甸部分私营媒体再次被封禁,媒体行业的发展再次又要强烈影响。除此之外,缅甸军方下令无期限关闭全国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及光纤宽带服务,使得许多缅甸民众无法在联网获取信息,此举也使将业务重心转向社交平台的部分媒体受创。


四、缅甸政治与媒体的关系与特点


(一)政府与媒体存在侍从关系


媒介被视为政权整合社会和控制民众的一种工具,因此国家政权常常积极地对媒介加以利用。国家政权会通过媒介来解决政治问题,以及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基于媒体的特殊作用,通过政变上台的缅甸军方逐步与缅甸媒体建立一种侍从关系,这就形成了政治依侍主义(展江、黄晶晶,2013)。政治依侍主义是指一种社会组织类型,其对社会资源的使用由庇护者所控制,并由庇护者输送给依侍者以此来换取服从或各种形式的支持。


缅甸军人政权与缅甸媒体双方的角色分别为庇护者和支持者。其根本原因在于缅甸军方接管国家政权缺乏合法性,需要加强对非其控制的媒体进行禁言或监管,并通过处于控制范围内的媒体加强对自身宣传,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在1962年至2011年期间,缅甸军方共发动了两次军事政变,期间都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对其国内私营新闻媒体的控制,以及对文字刊物的审查监管。其中,被收归国有的《镜报》、《缅甸之光》等报刊受到了缅甸政府的直接管理,并得到了该国政府的财政支持。因此,这些报刊逐步成为了缅甸政府的“喉舌”,主要报道缅甸军方领导人及政府的指令。2021年2月,缅甸政局突变后,《缅甸新光报》的报道内容也转向与国家管理委员会、联邦部委等相关新闻及公告的内容,对抗议示威活动的情况则较少提及。


此外,不同于美国主要政党通过在媒体广告投放大量资金,从而对媒体进行“软控制”,借由舆论传播维护树立自身形象,扩大自身影响力等举措。在军人政权时期,缅甸军方控制媒体的方式更为强硬,在政策上实行审查、经济上采取扶持并收归国有。 


(二)政治与缅甸媒体发展息息相关


缅甸的政治和媒体发展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缅甸政治体制对缅甸媒体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缅甸实行民主制或处于民主转型期间,民众的思想、表达的自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缅甸政府也会逐步放宽新闻审查和监管,开放市场,积极改革以进一步推动缅甸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当缅甸进入独裁统治时期时,缅甸媒体的发展会受到较大限制,除了充当政府“喉舌”的部分媒体外,其余媒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或封禁。


但缅甸政治演进也促进了部分私营媒体的发展。一是军人政权时期出现在海外的缅甸人创办的“流亡媒体”;二是对重大政治事件的跟踪报道使媒体的民间影响力增强。1988年缅甸新军人政权上台,部分缅甸知识青年流亡海外,建立了《伊洛瓦底》、《密兹玛》、《缅甸民主之声》等媒体机构,推动了缅甸私营媒体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缅甸进一步民主化发展。同时,缅甸政治事件也是推动缅甸媒体发展的契机。例如在2007年缅甸“袈裟革命”,总部设立在国外的《缅甸民主之声》(DVB)冒着重重危险及困难,将缅甸僧侣及民众抗议活动的影像资料向全球播送,不仅唤起了公众对缅甸状况的认知,还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缅甸的关注,给缅甸政府造成压力,推进民主化进程(张哲,2016)。《缅甸民主之声》此举也使其成为缅甸民间家喻户晓的私营媒体之一。2021年缅甸军方接管国家政权,政局动荡之际,缅甸多个私营媒体顶着军方压力,对缅甸国内抗议示威活动进行实时跟踪,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反响。这次的政治演进事件或许将成为推动缅甸私营媒体发展的机会。


(三)在缅甸的外资媒体受到的冲击较小


在缅甸即将开启民主转型时,缅甸以往不刊登昂山素季有关新闻的“行规”也逐渐被打破。唯一的官方英文日报《缅甸新光报》开始刊登昂山素季的新闻以及有关西方的新闻。民选政府上台后,大批西方的外资媒体派驻记者常驻缅甸,也进一步推动了缅甸新闻业的发展。2021年2月1日,缅甸军方接管国家政权后,包括《密兹玛》、《今日缅甸》在内的私营媒体的办事处遭到了军警搜查。部分私营媒体的记者在取材时被警方逮捕并起诉。由于外资媒体的总部一般不设在缅甸,且受到本国的庇护,因而受到缅甸政府更迭以及局势变化所带来的冲击较缅甸本土媒体受到的冲击更小,且其雇员的安全得到一定保障。


五、结论


缅甸新闻媒体业发展早于其他东盟国家。军人政府上台前,缅甸媒体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军方执政以后,其对缅甸新闻业的管制令缅甸媒体的发展变得缓慢,甚至进入停滞状态。民选政府上台后,缅甸媒体行业出现蓬勃发展。但由于媒介的特殊性,缅甸媒体行业深受政局变化的影响。在缅甸政治演进过程中,该国政府与媒体间的政治依侍主义留存,令缅甸国营、私营及外资媒体出现了截然不同发展历程。此次缅甸政局动荡中,经历了逾十年高速发展的缅甸私营媒体再次迎来了又一个转折点,机遇与挑战并存。缅甸私营媒体或许在此次事件中得到一个长期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美霖.(2019).缅甸传媒业发展现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印刷学院).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MFD201901&filename=1019013581.nh

[2]缅甸金凤凰中文报,(2021),国防军禁止媒体使用“发动政变的军政府”言辞 后果很严重,http://www.mmgpmedia.com.mm/local/38006-2021-02-23-09-11-33,[2021年04月14日]。

[3]青瞳视角,(2021),《标准时间》停止发行,缅甸全部私营报纸停刊,http://www.mmgpmedia.com.mm/local/38006-2021-02-23-09-11-33,[2021年04月15日]。

[4] The Global New Light Of Myanmar, (2021). Brief History.[online] Available at:https://www.gnlm.com.mm/about-us/,[Accessed 15 Apr. 2021].

[5]单晓红(2018):《南亚东南亚国家大众传媒发展与现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第109-110页。

[6]单晓红 & 庞慧璘.(2020).缅甸媒体行业现状及发展态势分析. 文化与传播(02),1-9. doi:CNKI:SUN:WNCB.0.2020-02-006.

[7]网易新闻,(2021a),缅甸五家影响力较大的媒体遭缅军撤销执照,https://www.163.com/dy/article/G4PPFUT40515M9K0.html,[2021年04月14日]。

[8]网易新闻,(2021b),缅甸媒体“伊洛瓦底”遭缅军方起诉,https://www.16 3.com/dy/article/G52TLNNJ0515M9K0.html, [2021年03月14日]。

[9] Wikipedia,(2021),Myanmar Alin.[online] Available at:http://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yanmar_Alin,[Accessed 15 Apr. 2021].

[10]展江 & 黄晶晶.(2013).开明、威权与自由之光——160年缅甸新闻法制史管窥.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92-99. doi:CNKI:SUN:HSXX.0.2013-05-013.

[11]中国记协网,(2013),缅甸新闻业发展现状,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3-09/11/c_132711032.htm,[2021年4月14日]。

[12]张哲.(2016).缅甸民间媒体的发展与社会转型(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外国语大学).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MFD201602 &filename=1016760477.nh

 

文章来源“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

浏览次数:877次浏览

优投平台部分资讯内容来自网络,转载已注明出处,如有勘误请您随时与我们联系YTservice@jiangtai.com,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