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政治体制革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4-26

关键字: 越南政治体系

自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根据自身的国情实际,不断推进革新事业的发展,逐步完善国会的选举制度。越南的革新举措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35年来的革新开放,大幅度改善了越南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越南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使越南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越南的发展道路与中国的相似,亦有独特之处。本文通过分析越南政治革新的背景、发展历程、成就和现状以及具体措施,并探讨越南政治体制革新的经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 

越南的政治体制革新始于1986年的“革新开放”。2001年开始,越南加快了政治革新的步伐,各项制度日趋成熟。近年来,越南在政治革新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历史相近、国情相似,在政治领域具有诸多可以互相借鉴学习的地方。2021年4月8日,越南第十四届国会第十一次会议落下帷幕。至此,越南国会代表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包括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国家主席阮春福、政府总理范明政和国会主席王庭惠。越南的政治权利构架重回“四驾马车”的模式。未来“四驾马车”将如何引领越南国家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二、越南政治革新的背景


革新开放是1986年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提出的政策,主要是以政治体制的革新,促进经济的发展(冯野、文学,2016)。不论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是越南的“革新开放”,都是产生在上世纪80年代照抄照搬苏联模式、社会经济萧条与危机四伏的历史背景下的。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后,斯大林模式的越南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如果继续闭关锁国、坚守教条拖延下去的话,越南将很有可能面临更大的灾难。


(一)照抄照搬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实施政治革新之前,越南曾照抄照搬前苏联模式。政治上党领导一切,实际由党的最高领袖掌握国家命运,排斥民主和法制;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排斥市场,以行政命令来发展经济,毫无活力可言,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加上越南经历数十年的战争,使本来已经极其脆弱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到1975年统一时,越南的经济已濒临崩溃。所以,越南共产党在面临国家生死存亡的形势下,不得不寻求一条自救的发展道路——进行必要的经济与政治革新。


(二)苏东阵营的变化,让越南所获得的外援减少


南北统一后、革新开放前,越南由于推行地方霸权主义,而遭受了诸多国家的联手制裁。那段时期,越南失去了大量的外国援助,只能拿到苏联和东欧经互会国家的有限支援。其中,苏联每年向越南提供一定数量的武器零件、机器、石油等产品,以维持自身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而越南虽然可以获得来自苏东阵营国家的援助,但难解决自身经济建设的需要。80年代中后期,东欧各国的经济发展陷入瓶颈,苏联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部署也呈现收缩态势。1985年至1989年,苏联先后从蒙古国于阿富汗等地撤军,在军事、经济上对亚非拉各国的援助逐年递减。失去了苏联的援助后,越南又必须应对居高不下的军事战争开支,处境显得更为困难(张二明,2020)。在此情况下,推行革新开放就十分必要。


(三)当时的社会经济萧条落后,经济社会陷入空前危机


越南南北统一后,北越在南方推行极左、过激的社会主义改造,导致越南的经济社会陷入空前危机:越南统一后,新政府对越南国内的所有企业实行国有化,对越南国内农村实行集体化,当时有80%的土地被集体化,90%的企业被国有化(孙小清,2021)。把部分城市人口赶到农村去,彻底扫除资本主义。虽然这种做法使得南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但是由于一些“左”倾错误思想还是破坏了一些南方的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在1985年左右,越南全国各地的物价飞涨、货币出现严重贬值,通货膨胀率高达触目惊心的700%。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尤为显得势在必行。


1978年,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对亚洲和拉美的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为越南提供了模版和蓝图。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革新”路线。导入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改变了越南长期以来闭关锁国的状态,使越南向世界开放。至此,越南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越南在国际上的形象也得到了相应改善。此时越南正逐步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


三、越南政治革新的发展历程


越南的政治革新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6-1991年,这一阶段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探索徘徊阶段;第二阶段是1991-1996年的高速起飞阶段;第三阶段是1996-2006年的平稳发展阶段;第四阶段是2006年至今的攻坚克难阶段。


(一)探索徘徊阶段(1986年—1991年)


1986年起,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越共开始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发展之路。越共第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越共六大)政治报告在会前向越南全国公布,征求人民的意见,这可谓是越共施政转折的象征。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召开。大会检讨了过往政策,公开承认越南党的重大主张和政策犯了“严重而长期的”错误,必须立即、坚决地予以纠正。越共首先对执政中独断专行、忽视人民作用做了深刻的反省;其次,对越共党的理论指导、管理经济工作中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做了自我检讨和批评。越共六大选举了大力主推革新的阮文灵当选越共中央总书记。因其“老革命”身份,以及越共六大前后发表的一系列革新言论,使其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策,不仅在党内获得合法性,也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越共六大确立了全国的改革发展总路线,这一阶段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探索徘徊阶段。


(二)高速起飞阶段(1991年—1996年)


1991年6月,越共召开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越共七大)。越共七大对越南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做了全面调整。在经济领域的革新方面,越共七大明确提出必须废除官僚统包制度,转为由国家进行管理的市场机制。在农业领域的革新方面,1993年7月越南国会通过立法,将土地使用权让渡给农民,期限可以长达15至50之间。在工业领域的革新方面,越南的国营企业不再实行严格按照现行的指令性计划的产销制度,而是转向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制度。至此,越南的国营企业走向市场化,遵循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在外交领域的革新方面,越南开始积极发展多边关系。1991年,越南与东盟之间的关系障碍在《巴黎协议》的签署下得以消除。协议签署后不久,越南便开始正式向东盟秘书处提出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加入东盟的申请。1995年7月,越南正式加入东盟成为东盟组织的第七个成员国。经过了这一阶段的全面改革,越南在各方面的发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这使得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处于高速起飞的阶段。


(三)平稳发展阶段 ( 1996年—2006年) 


1996年6月,越共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越共八大)。此次会议主要对过去十年来越南在革新开放事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在诸多困难和挑战面前,越南依然坚定不移的沿着越共六大制定的改革总路线方针继续前进。同时,此次会议把实现越南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时间从十五年改为二十五年。2001年召开的第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越共九大)。大会重申,越共七届中期会议提出的“四大危机”(即经济发展滞后的危机、和平演变的危机、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危机、贪污腐败方面的危机)依然存在,而且危机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在此危机背景下,越共九大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对策:第一,按照既定的社会主义方向进行国家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第二,建设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底蕴,摒弃不符合于越南国情的西方国家文化价值观;第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全国民众团结、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第四,越共要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经过新一轮的调整,越南的国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1年-2006年,越南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分别为6.89%、7.08%、7.34%、7.79%、8.43%、8.17%,越南在这五年内的GDP增长率领先于东盟各国。外界评论越南的经济增长率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信力建,2011)。


(四)攻坚克难阶段 (2006年至今)


越南革新开放政策的实施至2006年开始遭遇瓶颈。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阻碍,诸多革新计划无法继续顺利推进。同时,国际形势日趋复杂难料,随着越南革新事业的持续深化,各类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难料。经济全球化要求越南在稳定国内政治局势的前提下,需要积极思考如何应对来自国际大环境的各种矛盾和挑战,作出适当的调整努力融入国际大环境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The 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RSIS)网页刊登了学者Yang Razali Kassim的一篇文章,该文章认为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将继续加强原本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的整党建党和反腐败事业。而新当选的国家主席阮春福将充分利用其在政府总理的岗位上所积累的经验,从而扩大和加强越南与各国的关系。越南将继续实行开放、多边化、多样化的战略。随着多项自贸协定的签署,越南融入国际经济的步伐将继续加快,为国家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越南于2020年成功担任东盟主席,以及越南在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岗位上所作出的积极、负责任的贡献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越南外交的地位,从而提升越南的国际地位(越通社,2021b)。


四、越南政治制度的现状


1992年4月15日越南第八届国会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的现行宪法对越南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心内容是: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共产党是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唯一力量,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代表制度。2021年4月5日,越南第十四届国会第十一次会议选举产生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和政府总理范明政。至此,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国家主席阮春福、政府总理范明政和国会主席王庭惠重新构成越南的政治权利构架。越南政治权利构架重回“四驾马车”的模式。


(一)信息透明化、代表明晰化


越南政府越来越重视提高选举的竞争性。越南政治权力的构建机制已经从内部磋商走向公开化、制度化,大大提高了核心人事的竞争性。按照惯例,越南国家最高权力构架的产生过程和细节并不对外公布。越共中央总书记、政治局委员的产生以及国家主席和中央政府部门主要领导的安排,并不完全由党的代表大会或国会代表的投票结果来决定。这一结果体现了代表们手中选票的重要性,代表手中的表决权有了实质性的意义。为使党内的人事选举更加公开透明和有章可循,2014年5月,越共十一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党内选举规则》(潘金娥,2017)。2021年4月13日下午,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会主席、国家选举委员会主席王庭惠同海防市市委常务委员会和换届选举委员会举行工作座谈会时特别强调,换届选举组织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民主、公正、客观,确保大会安全,本着节约精神,选出优秀的代表,以满足选民及民众的心愿(越通社,2021c)。 


(二)反腐严厉化


自越南于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来,政府几乎每年都会颁布反腐新措施,从公开高级官员的个人财产到限制官员葬礼的花圈数量、禁止官员收礼等,力度逐渐加强。


从2016年开始,越南开始了大规模的反腐行动。越南在反腐工作方面的投入很大,一大批腐败分子落马。甚至包括越南的副国级高官,由于贪污腐败问题,被批准抓获。在越南的反腐行动中,有一个问题非常明显,那就是越南警察队伍的问题。相当一部分越南警察充当保护伞,对赌博、走私等活动不作为。在全面反腐的大背景之下,越南的警察、海关、医疗、教育等系统,不断出现腐败典型。其中,越南警察队伍属于重灾区。为了打击腐败,越南前后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例如《反贪污法》《防治腐败国家战略》、《预防和反腐败法》等等(魏伟新、王利文,2007)。但仅仅颁布法规,似乎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此,从2016年开始,越南开始了大规模的反腐行动。为了打击腐败,越南最高层领导说了这样的话:“熔炉烧旺了,湿柴火扔进去也得燃烧。”


2021年4月9日,德国《青年世界报》刊登文章指出,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越南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几年来,阮富仲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多名高级官员因贪污腐败和管理能力薄弱而被判刑,甚至被判无期徒刑和开除党籍(越通社,2021a)。越南新任政府总理范明政4月5日在宣誓就职时表示,新一届政府的优先事项是在继续改革经济体制、发展数字经济,集中为各工业产业和企业解困的同时,坚决与坚持推行反腐败措施。


(三)监督系统完备化


为了确保越南党建和整顿运动的顺利开展,越共党中央建立健全了党的政治监督系统。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越共制定干部和公职人员定期检查制度,定期对干部和公职人员的素质进行考核检查,及时撤换能力欠缺或蜕化堕落的干部或公职人员(俞海芸,2002)。越共中央反腐败指导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受到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密切关注,反腐败工作在多个领域上得到积极展开;各职能机构在反腐败斗争中的检查、监督继续保持紧密协调与配合,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此外,反腐败体制监督机制进一步得到改进和完善,有助于提高腐败资产追回的有效性,提升干部队伍质量和国家管理能力,有效遏制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各项反腐败措施得到积极展开,包括确保各组织、机构、单位活动公开化透明化;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公开个人财产与收入信息等等。越共中央反腐败指导委员会积极展开行政改革,加强管理模式创新,确保公开透明,认真克服不足,吸取经验,不断完善监督系统(越通社,2015)。总体而言,越共正在致力于建立健全政治体制监督的完备化。


五、越南政治体制革新的举措


(一)选举机制的革新 


越南的选举制度改革早在七年前就已酝酿,并不是突然提出的。2014年之前越南已着手制定全民公投法,2015年越南国会常委会表示赞同颁布全民公投法。同年底,国会第十次会议圆满举办,全民公投法获得通过,于2016年7月1日生效。从整个过程来看,越南的全民公投法的通过不是一个草率的决定和过程。尽管全民公投在一些国家已是常态,且产生了足够的经验,但对越南来说,要想真正的加入和实现全民公投还是需要勇气与决心的,这确实是个大胆尝试。越南的全民公投法的亮点在于,规定了国会常委会、国家主席、政府以及至少三分之一国会代表均可向国会提请发起全民公投。这在越南算是一次大突破。


(二)高层选举革新


越南国家领导人的选举并不是直选,而是由国会间接选举。越南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国会主席都是在国会产生之后,由国会选举产生的。根据程序,越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先进行中央委员换届,再由中央委员选出政治局委员,最后从中选出越共总书记。越共总书记以前多为内部协调,由现任领导人提名下一任。但2006年越共十大时,越共尝试了差额选举。所谓“差额”选举,即在选越共总书记之前,先通过差额推荐然后再投票表决。(越共六大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任期制,九大后党章正式规定总书记连任不得超过两届)。不过“差额选总书记”这种做法并没有持续。在2011年越共十一大上,总书记差额选举被取消,而由阮富仲直接等额当选,当时阮富仲在政治局委员中票数排名才第八位。


(三)国会代表选举革新


按照越南法律规定,对于国会和各级人民议会换届选举活动,除了被机构和团体组织推荐的候选人之外,满足各项标准的越南公民都有权依法自荐参选国会代表。自荐候选人参选国会代表是确保实现民主选举的因素之一,越南国会为毛遂自荐者敞开国会代表的大门。在越南国家机构中,国会是人民最高代表机构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国会行使立宪、立法职权,决定国家重大事务,对国家机构的活动履行最高监督职责(越通社,2021d)。国会代表的选举从2006年越共十大开始实行差额选举。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党提名已经不再是高枕无忧的事情,各个候选人必须得到选民的认可才能当选,所以他们必须要倾听选民的声音,要让选民满意。这种差额选举对改变国会议员候选人,对民众的态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每个国会代表要让党满意,也要努力争取选民的认同。


通过履行立法和修改法律职责,国会调整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关系。同时,国会拥有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权利,包括重大主张政策、国计民生、对内对外政策、经济社会、国防安全等等。国会对国家所有活动进行最高监督。只有国会才能颁布宪法、法律,也没有任何国会以上的机关可以审议、评估这些法律文件。由国会设立的机构和由国会推选并批准的任职者必须认真履行国会工作汇报制度并接受国会的监督。越南国会是人民最高代表机构,其体现在国会成立的方式。国会是全国选民本着平等、直接和无记名投票的原则选出的机关。国会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意志与愿望,获人民信任,受人民的委托行使领导国家的权力,代表人民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并对人民负责。 


六、越南政治体制革新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中越两国在改革举措、特点规律和经验问题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有其各自的特点与时代特征。自从实施革新开放事业以来,越南在政治革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其中,越南政治体制革新的经验有几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政治体制革新必须符合基本国情,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政治体制革新,必须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领导层需正确处理国家、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共同的艰巨历史任务。越共党中央提出,以“党领导,人民做主,国家管理”作为政治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政治革新始终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进行。


(二)加强人民对权利的监督作用,提高人民行使权利的积极性


加强人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作用。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已被历史证明是公理(陈明凡,2013)。越共把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体系作为政治革新的突破口,同时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时时处处在进行。其中加强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是关键。革命道德修养和践行需在实践活动、与各组织和个人的关系中进行,并需本着依靠人民推进党建设的精神接受各级党委和人民的监督。


(三)政治体制的革新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


政治体制的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和客观要求。当社会经济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决策领导层应思考从政治体制的改革入手,寻求一条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道路。改革促使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灭亡,加速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同时,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除旧布新,淘汰旧的体制与关系,形成新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制与关系,在除旧—革新—再除旧—再革新,这一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结构中,社会才能获得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凡.(2013).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探索与争鸣(01),81-85. doi:CNKI:SUN:TSZM.0.2013-01-024.

[2]冯野 & 文学.(2016).1976年以来越南政治变革对经济的影响及评析. 上海党史与党建(07),61-63. doi:10.14019/j.cnki.cn31-1856/k.2016.07.022.

[3] ]潘金娥.(2017).越南政治权力结构特征探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06),60-67. doi:10.16502/j.cnki.11-3404/d.2017.06.009.

[4]孙小清.(2021).改革开放与革新开放——论中越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异同. 中国经贸导刊(中)(02),147-151. doi:CNKI:SUN:JMDL.0.2021-02-048.

[5]魏伟新 & 王利文. (2007). 越南革新:全角度、有深度、大力度. 中国改革(12), 88-91.

[6]信力建,(2011),苏联解体后它在亚洲的学生们,http://xinlijian.dapeige.com/article/48b0011f01017icz.html,[2021年04月12日]。

[7]俞海芸.(2002).加强党内监督的举措越南共产党. 当代世界(10),27-28. doi:CNKI:SUN:JSDD.0.2002-10-010.

[8]越通社,(2015), 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http://dwz.win/akpK,[2021年04月12日]。

[9]越通社,(2021a), 德国媒体高度评价越南的新领导班子,http://dwz.win/akpD,[2021年04月12日]。

[10]越通社,(2021b), 新媒高度评价越南新一届领导人,http://dwz.win/akpE,[2021年04月12日]。

[11]越通社,(2021c), 王庭惠:换届选举工作必须坚持民主公正客观 确保选出满足选民心愿的优秀代表,https://tinyurl.com/ygqdkktg,[2021年04月14日]。

[12]越通社,(2021d), 越南国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最高代表机构,http://dwz.win/akpR,[2021年04月12日]。

[13]张二明.(2020). 冷战后俄罗斯对越南政策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文章来源“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


浏览次数:3000次浏览

优投平台部分资讯内容来自网络,转载已注明出处,如有勘误请您随时与我们联系YTservice@jiangtai.com,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