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渔业简况

发布时间:2021-05-24

关键字: 马来西亚渔业

    马来西亚渔民很少到水深50米以外的海区作业,已知大陆架海区有丰富的底鱼资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渔船大量被毁,又因渔具材料缺乏,海洋渔业处于混乱停滞状态。在马来西亚独立以前,渔业的发展并不快。1966年独立后,马来西亚政府重视渔业的发展,首先把水产教育事业列为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强对渔民的技术教育,对促进渔业向现代化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接着加强了渔民的合作组织,将分散的渔民组织起来,从泰国引进了拖网渔法,广泛使用合成网具,加强渔船动力化和机械化的建设,并整顿和建设了渔港,改进了捕捞技术,对发展外海渔业采取发放辅助金的积极措施,鼓励发展外海渔业,对海洋渔业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马东海岸和东马的沙捞越、沙巴加强开发,加之贻鱼产量猛增,使渔业得到迅速发展,渔获蚤也显著提高,从1961年的17万吨增至1974年的52.7万吨,十五年间增长了2倍多。1982年水产品的总产量估计为869500吨,较1981年的836,100吨增长4%,其中,海洋渔业产量约占总产量的99%.水产品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上层鱼类和乌蛤的增长,以及贯彻了马来西亚政府渔业计划的结果。渔业局和渔业开发署是负责渔业开发和扩展的两个政府机构。由于渔业的不断发展,1983年水产品总产量预计可达到908700吨,即增长4.5%。而1981-1985年期间,渔业计划的年增长率为4%,用于渔业开发的经费共计1.98亿美元。


  马来西亚的海洋渔业主要在沿海作业。捕捞底层和中上层鱼类的渔具种类繁多,估计约有70余种。拖网、围网、流刺网、竿钓、定置网、陷阱网、定置刺网、缠刺网、地曳网、手钓、中层延绳钓、底层延绳钓、鱼笼、桩张网、抄网、桓网、撒网、板曹等,按其重要性以前三种为主。


  目前捕捞底层鱼类和虾类仅采用单拖。198.年拖网渔船的渔获量约占西马海洋鱼类和虾类产量的45%。据估计,目前在西马生产的拖网船约有6,000艘,其中,67%小于25总吨。拖网船的渔获量绝大部分是各种底层鱼类,品种复杂,没有一种鱼类能构成大宗渔获,其中最主要的有金线鱼科、石首鱼科Tn石}F3科,高档鱼类有脂科和笛绸科鱼类。生产性拖网船还捕获大量虾类,其产量约占全国虾类总产量的50%。马来西亚是世界著名的产虾国,虾产量约占总渔获量的15%左右,经济虾类有墨吉对虾、斑节对虾、近缘新对虾、短角新对虾、Metapo-naeus lysianassa, Parapenaeopsis coromandelica和哈氏仿对虾。其中,以新对虾属渔获量最多,而对虾属资源量并不丰富,价格较高。

  围网渔业仅次于拖网渔业。使用的围网种类繁多,围网约占1980年西马来西亚海洋渔业总渔获量的35%,作业的围网船有2,500艘,大多数以中上层鱼类为捕捞对象。围网虽约占作业围网类的33%,但是它约占围网类渔获量的90。以中上层鱼类为捕捞对象,但其品种并不多,较为重要的有羽鳃贻银带鲜、够、沙丁鱼和大甲鳍等。


  刺网渔业以西马最主要,刺网数量约有10,000顶。就全国范围来说,渔具数量以流刺网最多,也最普遍,但产量以拖网为最高,其次是围网。拖网中以单拖渔获量增长最快。流刺网的产量仅约占1980年全国海洋鱼类产量的8%。主要捕捞对象有马纹鱼、羽鳃始、缩、金枪鱼和宝刀鱼。


  在上述三大渔业中,能引起国家渔业官员关注的,只有拖网渔业和围网渔业。渔业官员常去了解底层和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潜力和现状,作为制订这两类渔业开发和管理政策的依据。有关沿岸底层鱼类资源状况的拖网调查结果以及对底层鱼类和中上层渔业资源的研究和评估的报告,定期呈报给渔业官员。马来西亚《渔业通报》和《马来西亚农业杂志》大量刊登这些方面的报告。另外,联合国粮农组织南海渔业开发和协调规划署在筹备组织和主持专题讨论会过程中,也经常对马来西亚的底层和中上层鱼类资源进行评估,讨论的结果已出专题报告。  


  过去,马来西亚没有对沿岸水域地方性枪乌贼进行分类,只是近年来才由农业部渔业局渔业研究所对马来西亚水域各种枪乌贼进行鉴定、记录、整理,以开展分类研究工作。已鉴定的有杜氏枪乌贼、田乡枪乌贼、剑尖枪乌贼、长枪乌贼(Doryten this singhalensis)和拟乌贼。不到25吨小型渔船的渔获物,以杜氏枪乌贼最多,拟乌贼最少,捕捞水深不到10米。大型拖网船在深水捕捞,以剑尖枪乌贼和长枪乌贼占优势。除西马东海岸有一个州从事枪乌贼钓外,没有专门的枪乌贼渔业。该州枪乌贼钓渔业系季节性渔业,主要于4-7月生产,那时正是东海岸枪乌贼旺发季节。枪乌贼的产量约占全国1980年海洋渔业产量的2%,大部分由拖网生产,特别是西马西海岸的拖网产量约占枪乌贼总产量的97%,东海岸的拖网和钓的产量分别约占枪乌贼总产量的50%和37%。上市的枪乌贼主要就地销售,还有一部分供出口,主要冷却后运往新加坡,又有一部分冷冻的运往日本,但出口量均很少。


  马来西亚共有登记渔船30,386艘,次于印尼和菲律宾,居东南亚各国第三位。渔船规模虽小,但动力化程度相当高,仅次于泰国,其动力渔船25952艘,无动力渔船4434艘,分别占渔船总数的79.8%和20.2%。登记的渔具有32213单位,渔工87000人。 

浏览次数:900次浏览

优投平台部分资讯内容来自网络,转载已注明出处,如有勘误请您随时与我们联系YTservice@jiangtai.com,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