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评估

优投会员

发布时间:2021-09-26

关键字: 一带一路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出口农业生产种植业

    摘要: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样板工程,对巴基斯坦开展国别研究具有现实必要性,巴基斯坦作为典型的农业主导型国家,研究巴基斯坦农业生产现状、农业投资重点方向及发展前景,有助于深入认识和了解巴基斯坦的综合国力。文章以巴基斯坦农业官方统计数据和当下调研资料为依据,梳理分析了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基于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和人口增长趋势,评估了巴基斯坦农业发展前景。巴基斯坦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印度河流域,农业生产高度依赖气候和灌溉;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较大,棉花生产具有比较优势,林业资源匮乏,渔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潜力,巴基斯坦的畜牧业发展基础良好,乳业具有较强的潜在比较优势;快速增长的人口使得粮食安全成为巴基斯坦农业部门需要正视的问题;巴基斯坦农业生产系统具有脆弱性,巴基斯坦需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发展节水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完善农业配套产业,提升农业商品化率,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和潜能。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占据南亚、中东和中亚十字路口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区位。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巴基斯坦是世界上第25大经济体,人口超过1.9亿,人口数量排名环球第6。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拉动,2016年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已经达到4.7%,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巴基斯坦的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对GDP的贡献达到25%,比重超过了工业,仅次于服务业,农业从业人口占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为43%,超过62%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直接或间接地以农业为生。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为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巴双边贸易不断发展,中国对巴基斯坦贸易顺差较大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双边贸易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是巴基斯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农产品出口是巴基斯坦外汇收入的很大来源。近年来,中国与巴基斯坦农业合作逐渐加强,领域逐渐拓宽,两国农产品贸易不断扩大。因此研究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现状,充分认识其比较优势,剖析其农业发展潜力,对于促进双边贸易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中国农业“走出去”,寻求中巴农业合作机会和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巴基斯坦的农业地理区位分析
    巴基斯坦分为3大地理区域:北部高山地区、印度河平原、俾路支高原。巴基斯坦的地形和气候极为多样化,地形地貌,从南到北涵盖了海洋、沙漠、平原、森林、丘陵、高原等南部沿海一带为沙漠,向北伸展则是连绵的高原牧场和肥田沃土。农业是以作物生长为基础,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巴基斯坦除南部低纬度地区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位于低纬度地区的南部气候受印度洋季风影响明显,气候比较湿热,雨季延续时间较长,降水量波动较大;北部地区属于高山地带,气候干燥寒冷,在高山地带部分地区终年积雪,冰雪融水成为巴基斯坦境内河流水源补给的重要渠道。巴基斯坦年平均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27°C),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75%以上,并且每年的降水量变化很大,洪水和干旱交替模式较为常见,这也导致巴基斯坦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变化多端,产量波动性较强;巴基斯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布局在印度河流域,气候和环境特征决定了巴基斯坦的农业高度依赖灌溉系统,印度河径流季节变化大,为了调节印度河流域的灌溉水量,巴基斯坦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由河道、水坝、人工运河以及地下井等设施组成的庞杂的灌溉系统,为农业生产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水利条件。巴基斯坦光热资源丰富,晴天多,光照强,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农业耕作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印度河水系冲刷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区,土壤肥沃,矿物质丰富,加之便利的灌溉条件,为农业发展创造了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巴基斯坦全国可耕地面积5768万hm2,其中实际耕作面积2168万hm2,巴基斯坦的实际耕作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463%,实际耕地面积在环球排名第17位,农业土地开发面积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
    2、巴基斯坦农业生产的历史概况
    农业生产和定居的生活方式是印度河文明的重要标志,早在公元前8000—公元前6000年,在今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梅赫尔格尔就出现了作物栽培以及牲畜驯化。当时居民主要经营的农业品种呈现出多样化,例如,种植品种有六排大麦、二粒小麦、单粒小麦、枣等,驯化的动物有牛、山羊和绵羊等。

    农业考古证据显示,印度河谷地牲畜耕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5500—公元前2600年,该地区出现了手工艺,例如,皮革鞣制、珠石打磨以及金属加工[8],手工艺的进步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印度河治理和开发的首要任务是灌溉。印度河灌溉历史悠久,在公元前4500年前后,灌溉技术已经在印度河谷地带中展开应用,农业耕作面积和农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公元前3000—公元前2600年,印度河谷地带出现了精细灌溉和储水系统(人造水库、渠灌系统),促使印度河谷地带文明得到繁荣发展。印度河流域的灌溉设施在持续扩大和发展,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印度河流域的灌溉规模已经非常宏大,在干支流上修建了近40座拦河闸门,每座河闸上游又修建有若干条人工引水运河,服务于在河间地内的灌溉区。
    1947年印巴分治时,巴基斯坦在农业方面比印度更具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人均耕地较多,粮食生产除了能够满足本国需求外,每年大约还可以出口50万-70万t的粮食,因此巴基斯坦被称为“印巴次大陆的粮仓”。建国初期政局动荡,国家未能制定长期和稳定的农业发展政策,忽视了农业的稳定发展,使得巴基斯坦从粮食出口国变成了粮食进口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重新实现粮食自给,农业发展经历了停滞、发展、停滞、发展的曲折过程。
    3、当前巴基斯坦农业生产现状
    巴基斯坦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传统的重要地位,巴基斯坦的农业以种植业和家庭畜牧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小米、高粱、玉米和大麦等,其中以小麦、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甘蔗和烟草等,其中以棉花、甘蔗为主。巴基斯坦畜牧业基础较好,人均占有大牲畜比例在 ....

继续阅读 点击登录

浏览次数:490次浏览

优投平台部分资讯内容来自网络,转载已注明出处,如有勘误请您随时与我们联系YTservice@jiangtai.com,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