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联合国发布的2023年《世界毒品报告》称,目前全球对可卡因的需求和供应正在增大,与此同时甲基苯丙胺(其结晶形态俗称冰毒)的贩运正在扩大到既有市场之外。
近来,在贩毒者向老挝运输大量毒品后,目前老挝国内的甲基苯丙胺药片(冰毒)的售价每颗仅为0.25美元(约合人民币1.82元),达到历史最低点,甚至比食物和水等大多数基本生活必需品还要便宜。
在缅甸的影响下,老挝已成为亚洲毒品贸易的重要贩运通道,而老挝警察由于缺少资金,也疲于应付金三角地区毒品泛滥的问题。
金三角贩毒活动激增
金三角地区是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区,面积为15至20万平方公里,原先金三角盛产罂粟,当地军阀、毒枭等借此制造海洛因等毒品,几十年来,金三角一直在向全世界非法出口毒品。
近年来,由于国际压力巨大,特别是在美国等国家的禁毒压力下,泰国政府加大禁毒力度,金三角的毒品产地已经大部分转移到缅甸境内,并逐渐以冲突不断的缅北地区为中心。同时,虽然金三角的鸦片种植和海洛因贩运量有所下降,但合成毒品(尤其是甲基苯丙胺)的制造量却在激增。联合国方面称,缅甸当前的情势表明,金三角地区现在似乎正在与全球毒品市场重新接轨。
早在2018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下文简称联合国毒罪办)就发出警告称,有组织的犯罪集团正在金三角地区进行毒品生产,且规模不断扩大,毒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该地区可能成为芬太尼等合成类阿片药物的生产中心。
2018年,金三角地区的甲基苯丙胺非法贸易额高达614亿美元,而2013年的估计值仅为150亿美元。联合国方面的数据显示,仅在2021年,东南亚和东亚多国当局就缉获了超过10亿粒甲基苯丙胺。
而毒品贩运活动的背后是日益复杂的犯罪集团,如三哥集团(Sam Gor),他们能够将成吨的毒品从金三角地区输送到从日本到新西兰的各个国家,并有能力适应目的地国家的执法方式,如转移贩运路线以逃避当局的打击。
....
继续阅读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