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文化交流,着力提高企业的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彰显企业坚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责任与担当,为企业国际形象建设及全球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并剪彩的中斯两国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是直属斯总统管辖的超大型国家战略发展项目,也是斯迄今规模最大的单体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港湾”)投资建设运营,通过填海造地的方式,开发建设一座世界级的城市综合体,为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打造全新的中央商务区(CBD)。项目自开工以来,受到中斯两国高层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莅临项目指导。斯历届总统、总理多次到项目视察。美国《福布斯》杂志将该项目评选为“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之一。
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概况
一、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科伦坡南港以南近岸海域,与科伦坡现有中央商务区相连,规划范围北至科伦坡南港防波堤,南至高尔菲斯绿地,东至现有海岸线。项目位于斯里兰卡总统府秘书处正前方,斯里兰卡外交部、财政部、中央银行等主要政府部门以及香格里拉、希尔顿等多家五星级酒店位于项目周边1km范围内。
二、建设内容
项目通过陆域吹填,形成土地269万m2,其中可商业开发土地约178万m2,规划建设规模超过630万m2。项目规划包括国际品牌带动区、金融区、中央公园区、宜居生活岛、游艇码头区等五大功能区划。未来将打造成为立足斯里兰卡服务南亚区域,以信息技术、离岸金融服务、航运物流、专业服务、信息教育、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经济特区、金融中心和产业新城,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经贸合作新平台。整个开发周期约25年,建成后将有超过28万人在此工作生活。
三、合作模式
该项目是典型的公私合营项目(PPP),中国港湾负责投融资、规划、建设(包括港口城内所有市政设施的配套施工)。斯里兰卡政府负责提供项目施工和环境许可证,以及外围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作。
四、投资规模
项目一级土地开发投资14亿美元(其中一期投资11.5亿美元),预计将带动二级开发超130亿美元。
五、后期运营
中国港湾不仅负责项目一二级开发,还将与斯里兰卡政府共同成立城市运营管理公司,负责港口城建成后水、电、气等公共事业服务和物业运营管理,并有计划待条件成熟后在金融市场挂牌上市。
六、政策配套
斯里兰卡政府致力于将港口城打造成一个“特别经济区”,突破当前法律体系,提供整个斯里兰卡最有竞争力的投资便利和税收优惠政策。2012年5月,斯里兰卡议会高票通过了《科伦坡港口城经济委员会法案》,开创了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政府联手打造经济特区的首个案例。
七、当前进展
截至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全部269万m2土地吹填,一期市政工程年底竣工,二期市政工程计划年内开工;包括港口城招商法宝——《“战略重要性”企业法规》在内的八项法规细则已经颁布生效,正积极与多个国际品牌展开战略合作,并实现了启动区六个地块出让,国金中心、别墅项目等多个二级先导项目计划近期动工;临时运营设施已向当地公众开放,累计接待超100万人次。
斯里兰卡国别环境
一、基本情况
斯里兰卡是位于南亚次大陆以南印度洋上的岛国,西北隔保克海峡与印度相望,国土面积65610km2 (大小相当于海南岛的2倍),人口2215万,首都设在科伦坡。政治制度方面,斯里兰卡实行总统制,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享有任命总理和内阁其他成员的权力。经济方面,斯里兰卡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以侨汇、农业、旅游业为主,除受恐怖爆炸、新冠疫情影响的年份以外,近年来其他年份经济均实现正增长。地缘政治方面,斯里兰卡地处印度洋中北部,东临马六甲海峡,西临波斯湾、亚丁湾,扼守波斯湾向东输出石油的通道和印度洋主航道中心线(全球60%以上的原油运输经过该航线),素有“亚洲好望角”和“东方海上十字路口”之称,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国家。
二、中斯关系
中斯之间友好往来历史悠久。60多年来,中斯双边关系友好稳定,高层互访频繁。特别是在应对斯境内恐怖主义、维护斯国家统一问题上,中方给予了斯方坚定支持。2005年,两国建立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两国宣布将中斯关系提升为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斯里兰卡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达成一系列共识和合作计划。
三、舆论传播环境
斯里兰卡拥有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台等较为齐全的传统媒体体系。斯里兰卡有报刊200余种,锡兰联合报业公司、乌帕里集团报业公司、维贾亚报业公司、快快报业公司等四大报业系统。斯里兰卡广播公司享有半独立性国营企业地位,下设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和英语三个广播部。斯里兰卡有两家国家电视台和三家私营电视台。新媒体方面,目前,Facebook(脸书)和Twitter(推特)是斯里兰卡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在斯里兰卡是官方语言,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不仅会多种当地民族语言,还能流利地用英语在网络上进行表达。在总体舆论倾向上,斯里兰卡政府一贯奉行对华友好政策,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拥有共识,合作良好。进入21世纪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访问日益增多,并直接带动两国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面交往。
科伦坡港口城项目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做法与亮点
一、坚持共商共建,筑牢跨文化交流的政治基础
科伦坡港口城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斯里兰卡国家发展战略深入对接的重要成果,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整体输出的典范。早在2004年,当时的斯里兰卡政府就提出了“大西部省”的规划构想,旨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服务,提升国民幸福感,于2030年实现“斯里兰卡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愿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得到了斯里兰卡等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中国港湾看准“一带一路”倡议与斯里兰卡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点,积极联系中斯两国政府部门、智库机构和专家学者,为斯里兰卡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期间还多次邀请斯政府官员、议员组团到中国上海浦东、深圳前海等地考察参观。事实证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最好的宣传案例。深受触动的斯里兰卡政府高层决心正式启动港口城项目,建设“斯里兰卡的深圳和浦东”。
在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推进过程中,中斯双方始终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充分沟通、各尽所能、通力合作,把共商共建的理念落到了实处。战略层面,项目本身就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斯里兰卡国家发展规划深度对接的成果,体现了两国之间较高的政策沟通水平,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双方在项目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执行层面,在优惠政策、复工条件等项目关键问题上,双方始终能够保持顺畅沟通、友好谈判,协商解决各种难题。建设过程中,中交集团坚持属地化策略,属地化程度高达80%,项目高级销售顾问、公共关系总监等重要职位均由属地员工担任,让当地各界充分感受到,港口城不仅是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更是斯里兰卡人民参与建设的事关自己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项目。
二、坚持互利共赢,把握跨文化交流的正确方向
科伦坡港口城能够顺利推进,根本上在于坚持走互利共赢的道路。在斯里兰卡,不论是现任政府还是前任政府,都充分认识到港口城的经济、战略价值,特别是在提升斯里兰卡国家影响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均把港口城作为推动国家发展、彰显执政成绩的重要抓手。普华永道评估显示,港口城项目将为斯里兰卡吸引超过97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为斯政府增加超过5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对于项目周边的直接利益相关方,项目公司也通过积极沟通、利益分享补偿等方式,化阻力为动力,构建了更大范围的利益共同体。
科伦坡港口城以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持续推动项目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当地民众,在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项目融资方案中,项目公司作为实际借款人,以销售收入作为还款来源,提供项目公司股权质押。斯里兰卡政府无需进行任何主权担保,确保了项目在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截至目前,项目已经为当地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根据普华永道最新报告预测,项目在一级开发、二级开发和城市运营三个阶段里,将持续为当地创造超过40万个优质就业岗位。项目建成后,还将为当地民众提供一流的生活、工作、休闲环境。
三、坚持生态环保,构筑跨文化交流的绿色议题
中国港湾始终将绿色作为企业发展的底色,将科伦坡港口城打造成环境友好型的“一带一路”典范项目。设计阶段,项目确定了环保、节能、节材、降排的总体目标。施工阶段,项目制定了完善的EMP环境管理计划,开工以来在施工区周边及取砂区周边,开展水质、空气、噪音、振动、海岸等16项专业监测活动,对施工影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监测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力求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截至目前,项目实现“零污染、零事故”,各项环境监测标准不仅满足当地政府要求,也在斯里兰卡基建行业树立了标杆典范。2020年7月,科伦坡港口城被全球工程建设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杂志《工程新闻记录》(ENR)评选为“全球机场/港口类最佳项目奖”。“ENR全球最佳项目奖”被誉为工程界的“奥斯卡”,科伦坡港口城也成为斯里兰卡历史上首个获得该奖项的工程。
斯里兰卡曾经拥有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包括许多种类的珊瑚礁。然而,在经历了1998年史上最严重的全球珊瑚白化事件和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冲击后,斯里兰卡的珊瑚生态遭受了严重的破坏。2023年初,科伦坡港口城项目防波堤内侧发现大量珊瑚群落,并且聚集有丰富且稀有的鱼群。由“珊瑚妈妈”黄晖教授带领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生物学与珊瑚礁生态学学科组,对港口城项目防波堤内侧的珊瑚及鱼类状况开展实地调查显示,在长达3.7km的防波堤上生长有大量的珊瑚个体,覆盖率平均为24.36%,局部区域的覆盖率最高可达到60%。共发现珊瑚种类26属73种,记录到鱼类39科63属114种,在调查中发现了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中的波纹唇鱼,以及多个砗磲个体。据专家初步判断,该珊瑚群落很有可能是全世界人工构筑物上自然生长的最大珊瑚群落。该珊瑚群落位于斯里兰卡首都核心商务区附近,距斯里兰卡总统府直线距离仅约1km,受到当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被誉为“生态奇迹”。
四、坚持履行责任,提升跨文化交流的情感温度
作为一个建设运营期长达20多年的项目,科伦坡港口城高度重视履行属地社会责任,与斯里兰卡国家和民众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2015年,项目与斯里兰卡全国青年委员会等机构联合发起“团结接力环岛行”活动,穿越斯里兰卡1500个村庄,宣传民族团结理念的同时在每个村庄收集一块砖,最终计划在港口城中建设一座纪念碑。该活动在斯里兰卡取得巨大反响,极大促进了中斯两国民心相通,被“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事会评为“中国企业海外十大社会责任故事”。针对贫困、环保等议题,项目先后策划实施了“渔民生计改善计划”“科伦坡美丽海滩计划”等社会责任活动,并于2020年起发布中英文版项目社会责任报告,受到当地各界好评和媒体广泛报道。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斯里兰卡疫情爆发期间,中国港湾第一时间向斯政府及相关机构捐赠紧缺的防疫物资,斯里兰卡总理为此特别发表推特表示感谢。整个疫情期间,中国港湾共向斯里兰卡政府和社会各界累计捐赠了四批次检测设备、方舱帐篷等紧缺医疗防护物资,全力争取为超过1500名属地员工接种了中国疫苗,覆盖率超过97%,得到属地员工及家属的高度赞扬,为斯里兰卡人民抗击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树立了中国企业负责任的良好形象。
五、践行“展形象”使命,以跨文化交流持续传播国家形象
在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指导下,科伦坡港口城已经连续五年入选“跨文化融合专项工作”,成为中央企业开展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的典型。项目持续运营脸书、领英、影格、推特、优兔、抖音海外版等六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策划举办了短视频大赛、雕塑设计大赛等线上活动,主动与当地网红、大V和网民开展互动。截至目前,项目账号粉丝总数达46万,其中脸书账号粉丝接近24万。项目建设了国际一流的展厅,先后接待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斯里兰卡及其他国家政要等1900多个团组,超过19200人次。2017年,项目属地员工桑吉瓦,参加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主题会议,受到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充分展现了项目推动跨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成果。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项目策划举办了全球“云开放日”活动,线上视频海外观看量达120.7万,得到400余家中外媒体的关注报道,向世界展示了“一带一路”项目的良好形象。
继续阅读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