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会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9-02

关键字: 美国工会中美贸易中国企业

    近年来,美国工会对国际经贸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我国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本文分析了美国工会的特点及对中美经贸活动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一、美国工会会员的特征
    美国工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中期最为兴盛。自美国劳工部有统计记录的1897年以来,美国工会会员一直在增加,曾在20世纪中期 达到高峰。1897年,美国工会会员仅44万,到l901年和1920年分别增加到105.8万和 503.4万。在20世纪的40年代和50年代,工会会员占工人总数的比例最高,超过1/3的非农业雇员加入工会,占整个劳动力人口的1/4。从绝对数字看,1980年达到1984万 的最高记录。但自80年代以来,美国工会会员不仅在比例上而且在人数上呈现下降趋势。
    1.从行业和职业看:
    在1990年和2000年,政府工作人员加入工会的比例高过私人部门,前者为37.3%和37.5%,后者仅为9.4%和9.0%。在公共部门中,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包括公立学校教师、警察和消防工会成员率(指工会会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下同)最高,1999年和2000年分别达到42.9%和43.2%。
    在私人非农业部门中,交通和公用事业工会会员率最高,1999年和2000年分别为 25.5%和24%;制造业、建筑业分别为15.6%、14.8%和19.1%、18.3%,高过私人非农 业部门的平均水平;而金融、保险和房地产工会会员率最低,1999年和2000年仅为 2.1%和1.6%。
    从职业分类看,保护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工会会员率继续领先,1999年和2000年分别为38.2%和39.4%。精密生产、工艺和维修及操作、装配制造和体力劳动者阶层工会会员率分别为22.4%、21.9%和20.7%和19.8%,高于其他职业。这类从业人员大多在制造和建筑业工作。专业人员阶层,包括教师,1999年和2000年也分别有19.7%和19.3%的工会会员率,高于其他职业组。各职业组中,工会会员率最低的是销售业,仅为4.1%和3.5%。
    2. 从年龄、性别、种族及是否全职方面看
    首先,从年龄上看,中老年比例偏大,1999年和2000年35一64岁的工会会员人数占到了52.8%和51.5%。从性别上看,虽然80年代以来,差别在缩小,但男性比例仍高过女性比例。1983年,男性员工的工会会员率为24.7%,而女性为14.6%。1999年和2000年,男性工会会员比例分别为16.1%和15.2%,而女性仅为11.4%和11.5%。
    就种族方面看,黑人工会会员率高过白人和西班牙裔从业人员,1999年和2000年白人比例为13.5%和13%,西裔从业人员为11.9%和11.4%,而黑人比例达17.2%和17.1%。
    另外,全职人员加人工会的比例比非全职人员要高,1999年和2000年工会全职人员比例为15.3%和14.8%,而非全职人员比例仅为6.9%和6.8%。
    3. 收入方面:
    1999年和2000年中,全职工会会员平均正常周薪为672美元和696美元,非工会会员或非工会代表的从业人员平均周薪为516美元和542美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工会会员可通过集体谈判协定取得收入上的优势,集体谈判协定视工会会员所在职业、行业、工厂、规模、地区而有不同。
    4. 工会会员的地区与州分布
    就地区分布而言,东北部、中西部和西部工会会员人数多且比例高,而南部工会会员人数及比例均较低。按照各州的分布看,工会会员人数最多的10个州依次是加利福尼亚、纽约、伊利诺伊、密歇根、俄亥俄、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华盛顿、得克萨斯、明尼苏达,而工会会员比例最高的10个州依次是纽约、夏威夷、阿拉斯加、密歇根、伊利诺伊、新泽西华盛顿、明尼苏达、加利福尼亚、罗得岛。
    二、美国工会对中美经贸活动的影响
    虽然自20世纪年代以来美国工会逐渐走下坡路,但美国工会,尤其是劳联-产联(AFL- CIO)仍然是美国国内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它不但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决策有重大影响力,甚至介入到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对中美经贸活动带来重大影响。许多中国企业,包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五矿进出口公司、中国建筑总公司、中国风险技术咨询公司、广东健力宝集团和中旅集团等,在进军美国市场时都曾吃过美国工会的苦头。因为在美国,没有哪一个企业敢于漠视工会的存在。
    1.对中美贸易谈判的影响
    美国工会对中美贸易谈判影响的典型案例,当数美国授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待遇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辩论和较量。在反对授予中国PNTR待遇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方面,以拥有1300万会员的美国劳联-产联为首的美国工会不遗余力,动员其会员对议员进行“地毯式轰炸”: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动员全国基层组织成员到议员选区办公室登门说项,并公开威胁:谁支持PNTR,就叫他当不上议员。虽然美国最终授予中国 PNTR待遇,中国也已加入世贸组织,但美国政府在与中国或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谈判时都不得不顾及工会的利益。
    2.对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
    中国有不少企业打入美国,进行跨国经营,但往往因忽略工会问题而遭致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曾在美国收购了一个不是很大的工厂,由于该厂与工会间的纠纷,仅打官司就打了九年。结果,工厂自然难以很好地运作。
    工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工会纠纷,更重要的是不少地方法律规定企业工人有权利成立工会,如果企业员工是工会会员,其经营成本也会增加。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美国全职工会会员的薪水比非工会会员或非工会代表的从业人员的薪水高出不少。在1999年和2000年,全职工会会员与非工会会员或非工会代表的从业人员平均正常周薪的差距分别达156美元和154美元。另外,美国工会的企业雇员在养老、保险、医疗福利等方面也享受不少保护,据估计美国雇主与工会达成的协议就多达14万份,而“在企业培育期或经营困难的时候,任何涉及工会会员的裁员、减薪、解雇,都将因遭遇工会的反对而变得异常敏感。甚至在企业出卖转让乃至破产时,他们的善后安置都棘手得令人生畏”。
    中国海尔集团投资美国选择制造基地时,曾考虑过美国北方的工业重镇,但是鉴于那里工会力量强大,中国公司没有对付美国工会的经验,最后将工厂设在工会力量比较薄弱的南卡罗来那州,因为该州法律并无企业必须成立工会的规定。按照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说法,成立工会的话,你成本就要增加20%一30%。
    3.工会罢工活动所产生的的影响
    美国工会维持其强大影响力的手段之一就是罢工。美国工会罢工次数总体上看是在减少。1960一1981年间,平均每年的大罢工达到275起,平均参加人数为130.63万人。而1981一1992年间,平均每年的大罢工仅56起,平均参加人数减少到40.718万人。但美国工会罢工的影响仍然十分巨大,其中2002年10月美国西海岸封港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美国西海岸封港事件是由于代表码头业主和货运公司的“太平洋海洋运输协会”与码头工会组织“国际码头和仓库装卸工人联盟”在续签一项劳动合同时产生分歧,双方矛盾激化而发生的。事件持续近两个星期,美国西海岸的29个主要港口处于封闭状态,而停泊于港口外的120多艘巨型货轮也无法进港卸货。这对衰退中的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据一项调查显示,西海岸港口关闭5天就使美国在工资收人和营业收人方面损失47亿美元,关闭10天,则可能引起滚雪球效应,损失可能高达194亿美元。而美国西海岸的工潮对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及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的进出口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都带来重大影响。2001年,中国内地输往美国的出口货值达771亿美元,占中国内地同年整体外贸出口额的28.9%。法国巴黎百富勤当时发表的报告指出,若工潮持续3个月,中国经济增长或许会因而减少2个百分点。在香港方面,据香港贸易发展局估计,香港的出口总值因为这次事件而减少100亿港元,而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急冻肉类等也无法运来香港。虽然美国总统布什按照塔夫特一哈特利法发布紧急令,结束了罢工,化解了危机,但封港事件造成的后果却是严重的。
    4.工会举行游行示威及动员消费者联合抵制等活动所带来的影响
    除了罢工外,美国工会维持其强大影响力的手段还有游行示威、动员消费者联合抵制商品等手段。
    在游行示威方面,美国工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声称,正是他们的抗议才制止了去年12月西雅图的新一轮全球贸易谈判。虽然有些夸大事实,但工会等团体的抗议确实是西雅图会议失败的原因之一。工会等团体的抗议活动取得的表面成功也鼓励了工会和非政府组织采取同样手法破坏旨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其它会议,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华盛顿召开的会议。
    在动员消费者联合抵制商品方面,工会动员大学生们建立起工人权利联合组织,对服装行业企业自愿遵守基本劳动标准情况,独立地进行监视并发布监视结果。大约44所大学(包括全加州大学系统)参加了工人权利联合组织。1999年,一些美国公司面临许多大学合同被中止的危险,在耐克公司带头下都得同意遵守工人权利联合组织的规则。
    5.通过游说活动和政治捐款发挥的影响
    就参与政治来说,美国工会自19世纪以来就一直热衷于通过政治活动争取自身利益。在20世纪30年代,工会通过支持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推行“新政”,争取到一系列劳工立法,尤其是全国劳工关系法(瓦格纳法)、社会保障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这在客观上提高了工人和工会在社会上和工业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至少是部分工人的境遇”。
    20世纪年代以来,美国工会更加热衷于参加政治,甚至不惜耗费千万美元支持民主党人竞选。90年代中,工会与两大党一样,动用巨款做政治广告,其中的1996年,劳联一产联花费3500万美元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为数十个国会议员候选人的竞选作广告,估计选举期间的整个费用将达到1亿美元。在1998年的院外活动支出中,工会为 2370万美元,高过律师团体(1910万美元),排在公用电力(6370万美元)、国防合同承包商(4870万美元)、航空公司(3860万美元)、新闻媒体(2850万美元)和证券投资(2800万美元)之后。
    通过一系列政治活动,尤其是耗资巨大的游说活动,美国工会成功地说服国会议员通过了1996年的提高最低工资法案,推动加利福尼亚州在1999年批准了该州的“血汗工厂改革法”,游说国会议员抵制了一系列贸易扩张法律,包括:1998年3月克林顿总统访问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后,拟延长该地区各国贸易优惠待遇的议案,延长中美洲国家贸易优惠待遇的措施;扩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计划;以及对不发达国家“实质上所有”的出口产品免税和不受配额限制的建议。
    6.通过法律诉讼所发挥的影响
    除了上述手段之外,美国工会经常连同一些非政府组织通过法律诉讼方式,让企业遵守劳动标准规则,维护工会会员及所在行业雇员的利益。比如,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工会的联盟组织就曾在知名的Milberg Weiss Bershad Hynes & Lerack原告律师事务所的带领下,通过诉讼迫使北马里亚纳群岛的美联邦管辖地塞班岛上的公司改变了劳动制度。这些原告人在2000年中同17家服装企业就法律争端达成了调解协议:这些公司同意支付总共约800万美元的损害赔偿费并遵守劳动标准规则,同意接受一个独立机构一一马萨诸塞州的非政府组织Verite对调解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三、应对美国工会影响之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美国工会为维护自身利益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对中美经贸活动确实带来了较大影响。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及更多的中国企业进军美国市场,美国工会对中美经贸活动的影响会更加明显。那么,如何减低美国工会的影响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资借鉴:
    1. 进入美国进行跨国经营时,选择工会影响较小的地区、州和行业。至于哪些地区、州和行业工会影响较小。
    2. 熟悉美国联邦和相关州有关劳工的法律和立法动向。有人称美国事实上有51套法律系统,即除了联邦法律外,50个州都有自己的法律,必须详细了解。
    3. 了解美国工会的谈判策略和行动方式。总体上,当代美国工会活动趋向理性,但很多时候为了争取自身利益,也决不妥协。
    4. 设立应对工会罢工和联合抵制的紧急处理机制。中国从事进出口和相关企业及进军美国的中国企业,应以2002年10月美国西海岸封港事件为鉴,设立应对工会罢工的紧急处理机制,以减少罢工带来的损失。
    5. 加强与美国商界和政府的联络和沟通。美国商界和政府十分关注经济的稳定运行,他们也不希望工会活动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利益。中国企业和中国驻美使领馆应尝试多与美国商界和政府的联络和沟通,交换信息和看法。
    6. 在密切注意美国工会动向的同时,多与工会和员工沟通。美国企业应对工会的策略之一是推进“积极的劳资关系”,比如:向不参加工会的员工许诺给予像工会会员一样的福利待遇,包括高工资、额外优惠、资历保护等;建立员工申诉程序,化解员工的不满。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美国工会领导人来华访问之机,进行沟通,了解情况,说明中国企业关注的内容。
(文章来源:海外发展与利益维护)

浏览次数:614次浏览

优投平台部分资讯内容来自网络,转载已注明出处,如有勘误请您随时与我们联系YTservice@jiangtai.com,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