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陷“通乌门”会被弹劾下台吗?将对中美贸易谈判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2019-09-29

关键字: 特朗普通乌门中美贸易

    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会想到,这是多么跌宕起伏的一周。
    在贸易谈判方面,虽然特朗普的态度一变再变,从两周前的“接受过渡协定”到上周的“不急着在2020年选举之前达成协定”,再一次表演了180度大转弯,但他改变主意早已是常态,对即将到来的10月份的中美谈判大家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先是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中大谈中国的不是;到了下午,随着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宣布正式启动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美国政坛的一场“大戏”横空出世。此后漫天都是关于特朗普和弹劾的相关新闻,特朗普本人更是接连发推特怒骂民主党“荒谬”,是在搞“猎巫”。
    三天来各种相关文件虽被公开,但弹劾事件丝毫没有偃旗息鼓的趋势。美国政坛的乱象对当事的两方——特朗普和民主党都算不上什么好事;对于已有缓和苗头的中美贸易冲突,就说不上是什么好事,甚至分析人士和市场专家都纷纷担忧突如其来的弹劾会打乱现有的贸易谈判时间线。即使从长期而言,民主党真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成功“上位”,对中美贸易关系也不一定是利好。

    弹劾特朗普:美国政治和中美贸易将何去何从
    不少美国媒体总结道,在佩洛西宣布开启弹劾调查后,“一切都变了,但是又什么都没有变。”
    今年七月,美国国会众议院的司法委员会就已经对总统特朗普展开了相关调查;迄今为止,有多达6个国会委员会正在对特朗普进行弹劾调查。因此本周二宣布的这次弹劾,意义最重大的其实是议长佩洛西的立场变化——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民主党内不乏弹劾总统的声音,但她始终坚定地反对弹劾总统。
    此前佩洛西之所以反对弹劾特朗普,是因为这一举措对于民主党来说有巨大的政治风险。
    首先,总统被弹劾和真正下台还是有非常大的一段距离。在特朗普之前进入过弹劾程序的总统,如安德鲁•约翰逊和比尔•克林顿最终都没有被定罪,而是完成了任期;“水门事件”的主角理查德•尼克松则是为了避免被弹劾而选择主动辞职。这与美国弹劾总统的本质和程序有关。弹劾类似于正式指控总统“叛国罪、受贿罪或其他严重罪行和不检行为”,由于美国总统不能直接被起诉,弹劾就相当于递交了对总统的起诉书。
    弹劾调查程序开始后,将有一个新的众议院委员会对总统是否犯下可弹劾的罪行开始调查。根据调查的情况,众议院将随时可以针对是否弹劾总统进行表决。由于当前民主党控制着众议院大多数,这项决议将毫无疑问将在众议院获得通过
    通过后提案将被移交参议院,并且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数票才能通过弹劾,并宣告总统有罪。遗憾的是,参议院现在掌控在共和党的手中,也就是说,可以预见本次弹劾最终也很有可能无疾而终。
    最重要的是,企图弹劾总统的行为会招致来自总统本人的疯狂“反扑”,并且很多专家都认为,这会让美国政治上的“两极分化”更为严重。也就是说,民主党此举未必会讨好摇摆选民,但是却会让特朗普的支持者越发狂热地拥护他,与之相对民主党阵营也会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对于那些没有身处“深蓝(也就是铁杆民主党)”州的民主党政客来说,当前的局势可以说危机四伏,而美国社会的割裂程度无疑会更深。
    特朗普的当选本来就是美国社会分裂的一种体现,在他的任期内,以严格的移民政策为首的各种措施和言论将美国社会进一步推向分歧而非团结一致。这也是为什么当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中,更激进的伊丽莎白•沃伦和伯尼•桑德斯始终位于领跑阵营——桑德斯甚至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激进程度可见一斑。此时爆发的弹劾事件,无异于火上浇油。
    本次弹劾的主要原因,简单概括就是特朗普在7月与乌克兰总统通话时,要求对方调查民主党当前的领跑者,奥巴马时期的副总统拜登及其儿子是否有不当(及贪污腐败)行为。目前,白宫方面公布了电话的录音记录(但是记录并不完善,并不是逐字记录),以及一位举报人对总统行为进行检举的记录。该举报人,也是后来民主党人所秉承的观点,是特朗普滥用了其作为总统的权利,以权谋私,在与外国领导人交往时企图利用美国总统的身份为自己谋求政治上的利益。
    目前,关于录音记录是不是准确、特朗普的行为到底是不是正当、举报人的说法是不是有信服力等细节问题,白宫、共和党、民主党、特朗普几方已经开始了激烈的辩论。有分析认为,这很像是之前“通俄门”的一个翻版。问题是,当时的通俄门因为战线拖得太长已经招致了一些民众的反感。现在好不容易一波暂平,乌克兰又起一波,美国民众很可能反而因审美疲劳而觉得民主党的做法不胜其烦,因此总体来说,这一波操作最终在政治上获益的会是谁,还真是难说得很。
    此次弹劾对中美贸易谈判有什么影响呢?恐怕是没有什么正面的影响。首先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当特朗普在国内政治面临压力的时候,他有非常大的可能通过涉外事务来转移公众的注意力。过去三年立好的中国这块“靶子”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时候,他可能格外不希望出现对中国软弱的形象。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贸易专家Edward Alden就认为,目前特朗普对指责他“对中国不够强势”的攻击会变得尤为敏感。尽管过渡协议是短期能达到的唯一可能的成果,但是只达成一个以农业采购为核心、在结构性改革上力度不大的协议,对特朗普来说还是有些政治风险的
    但是,在中美贸易问题上停滞不前,对特朗普来说也是很大的政治风险。一方面,继续延长加剧的中美贸易摩擦会导致美国商品价格上涨、美国消费者受到影响。长此以往更会影响美国经济,这对特朗普来说可能是比弹劾更实质性的打击。另一方面,特朗普和民主党撕破脸皮,意味着此前美加墨三国达成的新自由贸易协定在国会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就是说特朗普任期间在贸易上达成的成就可能会缺少很重要的一条。这种背景可能反而会促使特朗普寻求同中国的进展。
    因此,10月的贸易谈判可以说来得正是时候,正是“试水”特朗普未来政策的时机。弹劾事件对美国政坛和民主党已经不是好事,未来中美贸易谈判是福是祸,需要双方的新一轮接触来给出答案。

    整体不乐观的中美贸易前景
    这里所说的不乐观,是从美国民众以及政客整体的态度上来看的。特朗普上任以来,以他为首、美国媒体和其他政客为辅的美国主流声音就一直在加深对中国负面形象的建设。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在2019年春季,有60%的美国人对中国持非正面的看法,创造了十几年来的最高值。这种情绪在华盛顿尤为浓重,无论是在地缘政治方面还是在经贸方面。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三次民主党候选人辩论上,对于中国和关税,候选人有了比较多的探讨。事实上,民主党人似乎并不排斥对中国使用关税——其中也包括华裔候选人Andrew Yang。尽管他们从整体上批评特朗普的政策,认为它太过摇摆不定、缺乏大局观,但是没什么人会否定“中国问题确实存在”。
    领跑者之一的桑德斯甚至曾反对过美国在2000年与中国建立永久的正常贸易关系;温和派的拜登在内的数个候选人都认为,要在多边主义框架下解决中国问题,即同贸易伙伴们联合起来向中国施压。另一位民调领先的沃伦虽然没有具体提到中国,但是她表示将把美国市场的准入作为贸易谈判中的筹码。
    也就是说,中美贸易问题现在已经不再是“特朗普问题”了,而是演变成一种更长期、更广泛的议题。本周四,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针对即将到来的10月中美谈判放出了积极的信号。美国政坛的纷扰对中美贸易影响究竟几何、中美在今年年底前能否更进一步,这一次的谈判都是重要的晴雨表。
(文章来源:CGGT)

浏览次数:307次浏览

优投平台部分资讯内容来自网络,转载已注明出处,如有勘误请您随时与我们联系YTservice@jiangtai.com,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