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GDELT数据库 获取的2020年8月全球媒体对泰国所报道新闻事件的合作和冲突的时间序列(图1),合作代表正向情感、冲突代表负向情感,可以看出,8月16日的冲突值最高,说明当日国际社会对泰国的负向情感最为激烈。8月16日,曼谷民主纪念碑再度爆发抗议集会,政府维稳部门派出了600名警力维护集会现场治安。集会发起者“解放人民组织”领袖在集会上重申了3诉求、2立场、1梦想。“3诉求”即停止威胁民众、重新起草宪法以及解散国会;“2立场”即反对军事政变、拒绝建立民族统一政府;“1梦想”即王室必须真正忠于宪法。另外,观察2020年8月泰国热点词云图(图2),“anti”(反对的)、“protests”(抗议)、“protesters”(抗议者)、“monarchy”(君主制)、“king”(国王)、“royal”(王室、皇家的)、“power”(权力)、“student”(学生)、“right”(权利)、“rights”(权利)、“law”(法律)、“military” (军队、军人的) 、“democracy”(民主)等词高频出现,这与7月中旬以来泰国持续的抗议活动相关,以学生为主体的抗议者提出了修改由军方主导制定的2017年宪法、改革王室以限制王权等诉求,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体。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归纳泰国国王、军队、宪法三元关系的演变过程,并结合抗议者的诉求,对泰国王室面临的挑战及政治地位的走向做一个判断分析。
一、国王、军队、宪法三元关系的演变过程
泰国实行的是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民主制,属于君主立宪制。宪法是泰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自1932年泰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以来,泰国至今已经颁布实施了20部宪法,且历部宪法都对国王的权力和地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从法律上保证了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军队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泰国的军队却不受政府管辖,成为了独立的权力机构,在泰国现代政治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泰国军队屡次通过发动政变掌握国家政权,自从泰国实行宪政以来,泰国已发生过20次军事政变,国家的政权多数时候是军人掌握,并非文人政府。除了在实行宪政初期,军方通过宪法削弱王权、强化自身权威外,多数时间内军方与王室更像一种同盟关系。多数的政变后,国王为了国家的稳定也认可了军方的政变行为,反过来,军队也通过支持和效忠国王来使自己掌权的方式合法化,并通过修改宪法尽可能延长军方的政权。因此,国王、军队、宪法在泰国的政治生活中有着复杂的联系,宪法从法律上确保国王跃然于政治的地位,国王的支持合法化了军人的政变行为,军人掌权后通过修改宪法保障王权和延续军方政权。这种三元关系使王室权威和军方利益得以维持和强化。
纵观历史,泰国王室和军方的关系整体上是由对立走向合作,而在合作关系中由于双方力量的消长变化也导致这种合作关系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点。
(一)王室与军方对立阶段(1932-1957年)
1932年6月,不满封建专制、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民党发动了政变,成立了以披耶·帕凤为首的临时军政府 ,建立君主立宪制,颁布了泰国的第一部宪法。宪法削弱了王权,只保留了国王的赦免权和提案权,国王成为了虚位君主。此后,王室几度发起复辟行动,失败后军人集团的势力渐占上风。1938年12月,军事强人披汶上台后,大搞个人崇拜,披汶试图通过打造其个人的“领袖权威”,脱离传统的“国王权威”。这一时期的王室的政治地位被边缘化。
面对披汶政府的压制,刚继位的九世王普密蓬国王选择“韬光养晦”,很少在公开场合出现。但九世王也并不是毫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低调地与披汶集团进行“斡旋”,尤其是有关王室的核心政治利益方面,他有着强硬的立场。例如,1951年12月,九世王从瑞士回到曼谷后,以“退位”为谈判筹码,获得了部分政治补偿,包括对枢密院大臣的任命权和对王室财产的自主管理权。再如,1957年5月,九世王拒绝出席军政府举行的“佛历2500周年庆典”,并在异地举行佛教仪式,以强硬的姿态宣示国王才是“佛教庇护者”。在披汶统治下,王室一直处于军方的压制之下。九世王后来回忆那段时期时指出:“当我希望发言时,他们会说‘国王陛下,您什么都不懂’,于是我只能闭嘴。虽然我了解情况,但我只能闭嘴。”
由此可以看出,从1932年实行宪政后,泰国军方大力压制王室,王室试图摆脱军方的约束,双方呈现对立的态势。
(二)王室与军方合作阶段(1957年至今)
从1957年至今,王室与军方整体上属于同盟关系,虽然期间双方力量起起伏伏,但整体上仍呈合作的态势。具体可分为:以军方为主导的合作阶段、以王室为主导的合作阶段、双方相互依赖的合作阶段。
1.以军方为主导的合作阶段(1957-1973年)
1957年9月和1958年10月,沙立两度发动政变,基于政治共赢的目的,九世王为沙立上台提供了合法性授权。反过来,沙立也不遗余力地提高王室权威,在其执政后一改披汶限制王权的做法,积极推行“泰式民主”,让“国王权威”为军人集团所用。因此,沙立让国王参加多种礼仪活动,支持国王出国访问,为九世王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声誉。另外,沙立政府定期举行军队效忠国王仪式,并将陆军的主力团纳入王室侍卫的编制行列。
在法律方面,沙立任命亲军方的法律专家和政治人士起草1959年临时宪法,旨在维护军人的执政地位。该临时宪法第17条还规定:在必要时,总理有权下令镇压威胁王室的行为。另外,沙立政府在《刑法典》中增设“冒犯君主罪”,规定任何对国王的诽谤和污蔑都将受到刑事处罚 ,使临时宪法中有关“国王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得到了具体贯彻。
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王室和军方是共生共赢的合作关系,但军方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军方收益更明显,不免会引起王室的抵触情绪,王室也希望摆脱受制于军方的局面。这种政治裂痕在沙立去世后逐渐明显扩大,尤其是继任的他侬政府腐败无能,导致九世王虽然还是给予他侬合法性授权,但这种支持是有所保留的。
2.以王室为主导的合作阶段(1973-2016年)
1973年的“十月事件” 促成了军人独裁体制的崩溃,而国王出面调停政治冲突,成功地平息了国内动乱,王室权威大大提高,这让军方势力深刻的认识到没有国王认可的政变行动是不被接受的。
1980年炳将军通过政变开始了为期8年的执政,虽然军人集团已失去权力垄断地位,但依然拥有政治主导权,长期把持着政府行政权。 炳之所以能长期执政,是与国王的支持离不开的。这一时期国王与军方的关系,诚如炳所述的“政府是骑手,军队是马,真正的主人是国王。”
1992年以后,泰国开启了文人民主政治时代,军人逐渐淡出泰国的政治生活,军队通过效忠王室发挥自身作用。二十一世纪以来,泰国的政治斗争主要围绕“挺他信”(以泰国北部、东北部农民和曼谷底层民众为主的草根阶层)和“反他信”(以军队、官僚和部分城市中产阶级为主的精英阶层)展开,军队于2006年和2014年对他信政府和他信阵营的英拉政府发动政变,而这两次行动后都获得了九世王的认可,2014年政变领导人更是接管了看守政府的政权。
不难看出,这一阶段王室在与军方的合作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军方需要借助王室权威发挥作用。
3.双方相互依赖的合作阶段(2016年至今)
2016年10月,在位时间长达70年的九世王逝世。同年12月,王储哇集拉隆功正式继位成为却克里王朝第十世王。70年来,九世王凭借过人的政治智慧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使王室拥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国王成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器”,王位的更替给泰国政局带来了变化。
一方面,巴育政府在2014年通过政变接管国家政权,受到了西方国家的谴责,美国、欧盟、法国等纷纷向军人集团施压,要求尽快举行大选、还政于民。另外,由军方主导修订的新宪法刚于2016年8月通过公投,还未来得及呈交九世王签字御准,九世王便去世,因此军方需要支持新国王来获得合法性的基础。另一方面,十世王是一位较具争议的国王,九世王以个人魅力和民望为基础的政治遗产很难过渡到十世王身上,王室权威受到影响。自知个人威望不如其父的十世王需要借助军方实力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在其正式继位后,于2017年1月签署了有利于军方续权和国王扩权的宪法。新宪法赋予国王和上议院诸多凌驾于下议院、内阁等民选机构之上的特权,如上议院有权监督国家改革进程,有权推选和弹劾总理,有权监管和弹劾民选的下议院议员,国王拥有解散下议院和宣布重新选举的特权。
可以看出,在军方执政合法性不足、王室权威面临考验的情况下,双方均需要以对方的力量来巩固自身的地位。
二、示威诉求与王室面临的挑战
2020年7月中旬以来,泰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示威潮,诉求从反政府到公开要求改革王室,这是示威者对军政府自2014年掌权以来长期积累的不满,以及对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的质疑。接下来,笔者将根据示威者的政治诉求指出王室面临的挑战。
(一)示威者有关王室、军人、宪法的改革诉求
1.王室方面
要求实施真正的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具体包括:根据国家经济状况适度削减分配给王室的预算;取消国王管辖的某些职责机构,例如,将国王护卫队改由其他单位管辖,并取消无设置必要的机构单位,例如枢密院;取消所有以王室名义的进行捐款和接受捐赠活动,使王室的所有财务状况均可获得检查;取消王室公开发表政治意见的权力;取消所有单向美化王室的宣传或教育活动;国王不得再对任何政变行动予以认可。
2.军队方面
要求军人不得干政。具体包括:撤掉由军政府组织的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NCPO)直接或间接任命的250名上议院议员;解散2014年发动政变掌权至今的巴育政府;反对军事政变。
3.宪法方面
要求王室忠于法律,王室权威居于宪法之下。具体包括:废除宪法关于任何人不得控诉国王的规定,并增加如同人民党版本宪法中制定的“国会议员有权裁决国王的犯罪案件”的条例;取消政府总理由上议院和下议院议员共同选举产生的规定。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诉求可以看出,示威者希望通过法律手段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限制王权和军权,使王室和军人远离政治,从而实行真正的民主政体。
(二)王室面临的挑战
1.王室权威的影响力削弱
王室的荣誉和地位是九世王凭借个人的政治手段和对民生的奉献建立起来的,九世王的个人形象及威信可以使其能发挥政治作用。反观十世王,个人威望远不如其父,但继位后却寻求比九世王更大的权力。十世王在继位后,将泰国王室资产管理局的所有权归于自己名下,要求在宪法中增订“当国王不在泰国国内或因某种原因未能摄理国事时,临时摄政王的人选将根据国王意愿任命”的规定。从个人形象来看,十世王呈现给民众的是一个风流不羁、奢侈骄纵的形象,且屡屡作出一些颇具争议的行为。作为泰国国王,他却常年不在国内,而是长居德国,这样的形象不利于维护泰国人民的爱国情感。2020月3月,泰国新冠肺炎疫情严峻之际,十世王却带着大量随从跑到国外过着奢侈的生活,引发民愤。近期,被废的诗妮娜贵妃出狱并被恢复一切王室封号和军衔,这场封妃、废妃、恢复妃位 的闹剧更成为国际舆论焦点,损害庄严的王室形象。可以说,九世王在位 70 年来所积累的王室威信与民望在十世王继位后正逐渐褪色,即使十世王采取了相应措施巩固王权,但由于这种权力缺乏民意基础来维系,王室权威的影响力削弱。
2.军人尝试转变角色
由于民主观念的发展,在九世王逝世后,军方在通过辅佐十世王来巩固执政地位的同时,也努力营造与民主相符的身份。例如,在举行2019年大选前,亲军方人士就组建了人民国家力量党,希望通过民选方式继续掌管国家政权,并成功通过选举从“军人政府”转变为“民选政府”。再如,在近期持续的示威活动中,政府也一再表示,集会活动在民主制国家是正常现象,政府充分尊重民众在宪法框架下自由表达的权利。甚至在修宪问题上,巴育总理也表示,政府做好准备倾听各方声音,各方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修宪建议,最后提交国会审议。可以看出,军人集团在执政过程中力图实现角色的转变,以争取更多的民情民意。
3.政党政治的发展
2018年3月,泰国解除了自2014年政变以来“党禁”,泰国政党政治开始回归,各种势力寻找机会崛起,各党派力量开始新一轮的博弈。以他信派系为代表的新兴资本集团作为泰国政治权力结构中的一股力量,虽然一直受到保皇派和军人集团的打压,但其手中仍掌握着大量选票(他信派系的为泰党在2019年大选中,在下议院获得了136个议席,成为国会议席最多的党派),意味着该派系依然拥有较大的话语权。此外新兴资本集团也出现了新生民主力量,新创建的新未来党强调自己是既非保守阵营又非他信派系的第三方势力,该党发展势头迅猛,首次参加大选便一跃成为国会第三大党。由于该党的主张触及军方和保守势力的利益,遭到了多方打压,于2020年2月被宪法法院判处解散。但该党余下的议员又秉承新未来党的政治理念成立了长远进步党,继续为争取民主发声。另外,在最近修宪问题上,包括执政联盟和反对党派的多个政党都在积极提出各自的修宪案,竭力表达各方诉求,泰国的政党政治显出复苏发展之势。
综上可以看出,由于民主观念的发展以及对现状的不满,民众期盼更多的政治参与,从而通过示威活动提出种种诉求,并涉及到了王室。多个因素交叠导致目前的王室威信正在滑落,王室需要应对来自多方的挑战。
三、泰国王室政治地位的走向
国王民意不足、军人尝试角色转型、政党政治恢复发展都影响着泰国的政治生态,从不同方面对王室权威的影响力进行削弱。王室想再恢复九世王时代的光辉似乎不可能。由于王室威望的下降,未来王室需要依附各方势力而存在。面对这一变化与挑战,王室的政治地位可能有两种走向:
一是积极地对政治进行干预,在君主立宪政体下争取更多的政治参与权。若是选择了这条路,国王则需密切联合军方,借助军方的实力来稳固王室权威。同时现任国王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的形象与道德品质以赢得民众的尊重与爱戴,接替九世王成为新的道德楷模与政治象征, 以获得如九世王一般拥有超越法律的隐性权力。
二是像欧洲王室一样只是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享有君主立宪政体下法律给予的王室特权,国王成为事实上的虚位君主,远离政治权力中心。但这种方式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泰国立宪体系平稳运行,各种新兴政治力量相继出现,民选政府正常更替,政党政治充满活力,军队转型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国王成为虚位君主;二是在新兴资本集团以及其他新兴利益集团不断崛起的情况下,一旦他们的改革触碰了军方利益,军队有可能再度发动政变,而由于这时的王室无政治权力,仅履行象征义务,国王在给政变行为提供合法化授权后,王室有可能像披汶时期一样被军方压制。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未来泰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更有可能走向第二种形式,即国王成为虚位君主,王室仅起到象征作用。原因如下:首先,虚位君主是立宪制国家的大势所趋,同时近期越来越多的示威者公开要求限制王权,王室面临的改革压力越来越大。其次,此前的王室权威主要凭借九世王的个人政治智慧和道德品质获得,王位更替后,由于国王个人能力和形象的差异,王室权威受质疑,王室很难确保九世王的政治遗产不流失。再次,军人的积极转型、政党政治的回归,泰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不断前进,由于王室权威的影响力削弱,王室很难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再起到决定性作用,王室只是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四、结语
自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来,泰国王室政治地位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弱化到复兴的过程。其演变过程与国王的个人因素、军人力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国王、军队、宪法的三元结构使王室在泰国的政治生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宪法从法律上确保国王超脱于政治的地位,国王的支持合法化了军人的政变行为,军人执政后又通过修改宪法使王室权威和军方利益得到维持和进一步强化。但随着王位更替带来的王室影响力削弱;政党政治的发展,泰国的政治生态正趋于平衡;军人执政的争议也使得其正在努力转型。王室已然面临着来自多方的挑战,近期的示威诉求又直指王室,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因此,笔者认为,王室威信在十世王治下很难达到九世王时期的高度,未来王室可能只是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国王成为事实上的虚位君主。但需要指出的是,受泰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影响和保皇派积极维护,以及相关利益集团存在各种复杂的联系,王室政治地位短时间内还不会有明显变化,还需漫长的时间来改革。
参考文献
[1]”’ม็อบปลดแอก’ประกาศหากเดือนก.ย.รัฐไม่ปฏิบัติตาม๓ข้อเรียกร้องจะยกระดับชุมนุม,โพสต์ทูเดย์”,2020年8月16日,https://www.posttoday.com/politic/news/630851,登录时间:2020年8月17日。
[2]陈晖、熊韬:《泰国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第228页。
[3]田禾、周方冶:《列国志·泰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127页。
[4]王露阳:《九世王的王权复兴因素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8,第26页。
[5]周方冶:《王权·威权·金权:泰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第13+138+140页。
[6]王露阳:《九世王的王权复兴因素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8,第28页。
[7]刘倩、宋清润:《泰国新宪法公投及其影响》,《国际参考研究》2016年第9期,第44页。
[8]胡凌萧:《宪制体系下泰国王位继承后的政治走向研究》,外交学院,2020年第47页。
文章来源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