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制国家,一个在西方国家看来人口众多、民族林立、文化多元、经济落后的国度,经过了种种危机与挑战,自独立以来一直坚持民主选举制度,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堪称创造了世界民主政治实践的奇迹。
印度大选每5年举行一次,分析机构预计本届大选的花费将达到约7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2016年大选的65亿美元,成为迄今世界上最贵的选举。

印度大选为什么这么贵?
哪些因素影响印度大选?
01 相持不下的选情
印度大选竞争异常激烈,2019年参与印度大选的候选人多达8000人,而议会的席位仅有552个。各政党与候选人不得不在各地举行集会、演讲、拉票,为获得选民支持进行“地毯式轰炸”。为打败竞争者,各方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扩大宣传与调查力度,需求突破口。
02 层出不穷的竞争手段
2019年印度选战中,借助社会媒体拉拢支持者、攻击竞争者变得非常普遍。给掏粪工洗脚、用咖喱鸡吸引民众(咖喱鸡对于印度普通民众来说价格昂贵)等拉票方式更加五花八门。更有印度政党把目光瞄向了远离政治的华裔群体,在华人社区使用中文为自己拉票。

03 选举委任务繁重
印度选举委员会职责繁杂,预计今年将搭设超过100万个投票站,委员会不仅要负责选区、选民、投票、统计等日常工作,还需派出特别观察员对选举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核查,为此使得边际成本递增。
04 虚假候选人
长期以来,印度选举委员会一直告诫选民要堤防虚假候选人。所谓虚假候选人是指提名和选举领先者同名的人,用以迷惑选民,分散选票。此举效果如何虽有待思量,但仅让虚假候选人参选,就需花费约170万美元。
05 旧伤新痛凸显
印度近年经济年增长达到7.3%,离不开莫迪政府的大力改革,但“莫迪经济学”也被批存在缺陷,包括青年失业率上升、物价飞涨、政策执行不力等。
据数据统计,农村男性青年近5年失业率从5%升至17.4%,同龄女性失业率从4.8%上升到13.6%。人民的不满情绪加之约有60%农民工面临无法回家投票也将成为影响大选结果的一大问题。
此外,在印媒题为《对本届大选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文章中提及15个关键因素:
1.国家安全/恐怖活动;2.通货膨胀;3.就业;4.农村的动荡;
5.两极分化;6.种姓制度;7.腐败;8.社交问题;9.福利计划;
10.莫迪;11.保护圣牛:印度人民党承诺禁止非法宰牛,由此在北方邦赢得了压倒性胜利;12.稳定和强有力的领导与多样性和共同领导之间的对决;13.年轻选民;14.女性;15.部落成员

分析人士指出,待印度大选尘埃落定后,无论何人掌权都必须改善经济与就业问题,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机遇。
从2016年开始,中国投资者在印投资的数量和金额开始显著攀升,近两年的投资总额占了总体的63%,投资数量占了总体的51%。
2018年,中国资本在印度科技领域投资的数量和总额都达到了十年最高,分别为44笔和34.18亿美元。

投资领域
2008年到2018年数据显示,中国投资者最关注的领域分别为电商、金融科技和方言/社交平台,物流、交通/旅行紧随其后。

制造业
印度卢比持续对中国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本土制造业的出口。

信息技术
2021年,印度互联网用户预计达到8.29亿。2020年,印度互联网经济预计翻一倍,增长到250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归功于电子商务。
印度国内技术市场在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2016到2017年间增长超过11%;2026年,印度电商市场规模预计增长到2000亿美元。
数据处理、软件开发、计算机咨询服务、技术测试等领域允许自动路径下100%的外商直接投资;B2B电子商务允许100%外商直接投资。
其他部分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