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7月中旬以来,泰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学生示威潮,诉求从反政府到公开要求改革王室,示威活动持续不断、规模不断升级。本文通过将本轮学生运动与历次学生运动进行比较,认为本轮学生运动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学生群体厌恶传统政治,但缺乏博弈力量;二是学生群体的诉求复杂。力量的薄弱导致本轮学生运动难以对整体局势带来重大影响。但它仍然存在非凡的意义:第一,呈现出泰国的威权政治在发生变化;第二,泰国诉求群体的政治诉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增加;第三,对王室和军人、文官政府提出了新的治理难度和高度。
2020年7月中旬以来,泰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学生示威潮,诉求从反政府到公开要求改革王室,示威活动持续不断、规模不断升级。在这轮以学生群体为主的示威运动持续了近3个月后,政府终于开始采取镇压行动。10月15日凌晨4时,首都曼谷进入非常紧急状态。10日16日晚,警方开始对示威者进行暴力清场。这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最终走向如何、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接下来,笔者通过回顾泰国历史上的学生运动,梳理本轮示威运动的发展过程,分析新一轮学生运动的特征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泰国学生运动概况
(一)历次学生运动回顾
自1932年革命后,泰国便开启了宪政的道路。然而,在实施宪政后的80年间,泰国政权大多数时候是由高度集权的军人政府掌握,而非文官政府,导致泰国民主化进程缓慢。因此,以学生为代表的进步力量数次走向街头,通过示威抗议反对军人干政、要求实现民主。图1为历次泰国学生运动发展脉络:
1.1957年学生运动
1955年4月,陆军元帅披汶宣称要推行民主改革,希望用选民的选票来巩固执政地位的合法性。1957年2月,泰国举行大选,披汶通过舞弊手段如愿胜选,激起学生的愤怒情绪,致使朱拉隆功大学及法政大学学生联合抗议。披汶宣布实施紧急状态来维持秩序。但时任陆军元帅的沙立违背指示,拒绝镇压学生,并在九世王的支持下,于9月中旬发动不流血政变推翻了披汶政权。
2.1973年学生运动
1973年,在泰国失业率攀升、政治贪污等社会问题突出的背景下,5月起,在9名学生因公开谴责他侬军政府的独裁统治而被开除学籍后,泰国国家学生中心(NSCT)带领学生在民主纪念碑前抗议,要求开除校长、制定更民主的宪法。而他侬政府却采取高压措施处理民众抗议,与示威者发生暴力冲突。10月13日,近40万以学生为主的民众游行至民主纪念碑前抗议。10月14日,军队暴力镇压示威者,导致57人死亡。为了避免更严重的流血冲突,九世王打开宫门让学生进入避难,又召他侬入宫谈话。当晚,九世王通过电视和广播宣布他侬卸任总理,他侬流亡海外。
3.1976年学生运动
1976年9月,流亡海外的他侬归国导致泰国左翼政治力量特别是进步学生对此不满,全泰学生中心便组织学生、农民与劳工参与抗争,要求政府再次流放他侬。9月25日,2名左翼人士在张贴海报驱逐他侬时被殴打迫害、绞杀示众再度成为导火索,法政大学学生开始在校内举行抗议集会。10月6日,以武装军警等为先导的右翼势力攻入法政大学,对学生施以暴行,导致至少46人死亡 。之后军人集团以维护稳定为由发动政变,泰国回归军人统治。
4.1992年学生运动
在1992 年3月的大选中,素金达与多个政党和涉嫌贪腐的政客在内阁人选上达成妥协后,建立了军人政权。泰国社会随之掀起了大规模民主运动,4月20日,大众民主运动、泰国学生联合会等组织带领民众到国会附近集会,要求素金达下台,国会反对党也联合呼吁修改宪法、减少军人干政。5月10日开始,示威者达20万余人。5月17日,示威者在向政府大楼进发的过程中,与士兵发生了冲撞,部分士兵向民众开枪,造成至少有52人死亡。5月20日,九世王介入调停,促使素金达承诺辞职、修订宪法,并离开泰国。
(二)新一轮学生运动的发展阶段
2020年7月中旬以来,泰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学生运动,以学生群体为主要力量的示威者提出了停止威胁人民、重新起草宪法、解散国会和限制王室权力的政治诉求。发展至今,这轮学生运动已经经历了4个阶段,即学生运动发展阶段、政治诉求升级阶段、示威力量壮大阶段和政府开始采取行动阶段。
1.示威运动发展阶段
2019年3月大选后,宪法赋予军方权力过大、异议人士相继遭受打压、执政党内斗等原因,部分民众对政府已有不满。2020年以来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又重创泰国经济、失业人数增加。与此同时,在泰国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政府多次延长实施《紧急状态法》,民众实施改法只是为了加强政府集权,压制社会舆论,导致民众不满情绪升级。2020年7月18日,由解放青年组织(Free Youth)和泰国国家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在民主纪念碑前拉开帷幕,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力量的集会者在示威过程中提出了解散国会、重新起草宪法、停止威胁异议人士的3项政治诉求。此后,泰国各地高校不断发生规模大小不一的示威活动,以响应上述诉求。
2.政治诉求升级阶段
随着学生运动的持续发展,示威者的诉求也不断扩大,从反政府升级到改革王室。泰国现任国王是十世王玛哈·哇集拉隆功,与深受民众爱戴的九世王普密蓬·阿杜德不同,十世王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国王,王位更替后的王室威望已有所下降,而十世王却通过修改法律来获得更多的权力。泰国新冠肺炎疫情之际其在国外奢靡的生活方式引起民愤。8月10日,泰国法政大学发生大规模示威集会,示威领袖除了重申3大诉求外,还提出了限制王室权力的10项诉求。这是近20年以来,泰国民众第一次在示威集会中提及王室,打破泰国的政治禁忌,公开要求改革王室。在部分示威领袖因在公开场合谈论王室而以“冒犯君主”的罪名被捕后,8月16日曼谷民主纪念碑再度爆发抗议集会。集会发起者“解放人民组织”领袖在集会上重申了3诉求、2立场、1梦想。
3.示威规模壮大阶段
在上述2个阶段,示威运动的主力军为高校学生,还有一部分学者和民主人士。在近几年来巴育政府统治下,自由表达的空间有所限制,引起他们的不满,因而通过示威抗议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但示威力量仍显得薄弱。但在9月19日-20日的示威活动中,出现了“红衫军”(以泰国北部、东北部农民和曼谷底层民众为主的草根阶层)的身影,示威力量进一步壮大。但同时,持续不断的学生运动也激起了部分“保皇派”人士的反抗,他们表示学生可以追求民主,但不能涉及王室。在这一阶段,示威和反示威活动并起。
4.政府开始采取行动阶段
本轮学生运动发展到10月14日之前,政府的态度一直相对克制,总理巴育甚至表示集会发生在民主国家是很正常的事情,并没有采取比较强硬的措施。然而这种情况在10·14集会后发生了改变。10月14日,曼谷再度爆发大型示威活动,成千上万的民众一步步突破警方的阻拦,游行至总理府附近抗议。10月15日凌晨4时,泰国政府突然发布公告,宣布由于10月14日的示威活动违背宪法,引起社会动荡不安,曼谷自2020年10月15日04:00起进入非常紧急状态,禁止出现5人及以上的集会活动。此外,总理巴育还任命副总理巴逸担任解决非常紧急状态指挥官,国家警察总署长担任解决非常紧急状态负责人。随后,警方和军方陆续进入集会现场,驱散集会人员,示威领袖帕里、阿侬、帕努蓬等人被捕。10月16日晚,警方和示威者发生暴力冲突,形势进一步严峻。
二、新一轮学生运动呈现出的特征
从泰国学生运动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本轮示威运动与历次学生运动相比,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一)学生群体厌恶传统政治,但缺乏博弈力量
泰国1932年起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来,但在此后的90年里,泰国军队屡次通过发动政变获取执政地位,国家政权多数时间仍是由军人掌握,权力高度集中。直到1992年素金达下台后,军人势力才逐渐淡出政治舞台,但军队力量从未远离泰国的权力中心。每当文官政府的改革触及军方利益,军队便以反对腐败、维护国家稳定等理由推翻文官政府,再推出维护军方利益的政党执政。文官和军人政府交替执政,泰国政治陷入了“街头运动—军事政变—国会解散—重新选举”的循环中,民主机制不成熟。本轮示威运动的主力军为学生群体,人员构成相对年轻化,他们崇尚民主与自由。随着民主观念的发展,他们厌恶传统政治,成为了抵制威权政治的先锋力量,于是喊出了“让它在我们这一代结束”的口号。然而,学生群体除了在社会理想与政治激情的支配下产生短期的共同目标外,并不是很稳定的社会利益集团, 难以获得其他阶级力量的支持。另外,泰国历史上的学生运动的获得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军队内部本身存在矛盾,对学生运动的态度不一。再者,当学生运动发生武力冲突之际,九世王都介入调停,最终导致军人政府垮台。但本次示威矛头直指王室,无法在重要节点获得王室的支持。因此,示威群体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缺乏可以与政府博弈的力量。
(二)学生群体的诉求复杂
纵观历次学生运动,示威者的政治诉求比较明确、针对性较强,主要是要求政府下台、修改宪法。1957年,由于军人政府领导人在大选中舞弊,示威者要求军政府下台;1973年,示威者希望争取宪政,要求制定更民主的宪法;1976年,左翼力量反对被流亡海外的前军政府总理他侬归国而导致示威活动;1992年,因素金达选举舞弊,示威者要求素金达政府下台、修改宪法。而在本轮学生运动中,示威群体的诉求从停止威胁异议人士、重新起草宪法、解散国会和巴育下台到限制王权,从反对军事政变、拒绝建立民族统一政府、王室必须真正忠于宪法到成立宪法议会、改革王室,诉求复杂。示威者既反对军政府,又反对王室,挑战的是泰国传统的威权力量,诉求难以实现。
三、本轮学生运动的意义
从示威力量和政治诉求来看,没有代表明显的社会利益集团的学生群体的诉求针对的是泰国两股威权力量——军方和王室,力量的悬殊导致本轮学生运动显得势单力薄,难以对泰国的政局产生重大影响。即便如此,这轮学生运动仍具有非凡意义,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呈现出泰国的威权政治在发生变化
在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民主政体下,泰国政权无论是由文官还是军人掌握,只有获得国王的支持才能发挥作用。泰国政治体制的本质特征总体来说都是“威权为体,民主为用”。然而,王位更替后,九世王在位 70 年来所积累的王室威信与民望在十世王继位后正逐渐褪色,王室权威的影响力削弱,国王凌驾于政治之上的地位开始动摇,泰国的威权政治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自从泰国实行宪政以来,泰国已发生过20次军事政变,多数政变后,国王为了国家的稳定认可了军方的政变行为,为军人执政提供了合法性。但目前王室威信滑落,随着公民文化的发展,民众政治参与的意识增强,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往后军方再发动政变,国王的影响力不足以为其合法性“背书”,军人执政面临的挑战更大。
(二)政治诉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增加
随着学生运动的持续发展,示威者的诉求从反政府升级到改革王室,诉求的复杂性在增加。从诉求原因来看,以学生、民主人士为代表的部分民众在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与政府存在分歧,希望实现真正的民主。另外,在本轮示威中,性少数群体(LGBT)也加入反政府示威阵营,他们认为民主来了,性别平权也会随之而来。而9·19集会和10·14集会上出现了代表泰国北部、东北部农民和曼谷底层民众为主的草根阶层的“红衫军”的身影。可以看出,诉求群体多元,今天是学生主导,明天可能是农民或工人主导,阶级对立之争叠加国家治理模式的分歧,诉求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泰国社会矛盾可能更加复杂。
(三)对王室和军人、文官政府提出了新的治理难度和高度
泰国的政治力量可以分为以军人集团和王室为主的极端保守派、以曼谷政商集团和地方政治势力为代表的保守派、以城市中产阶级为代表的自由派以及以农民群体和新资本集团为代表的激进派。泰国社会的分裂之困就在于当权者只注重各自阶级的利益,导致绝多数政府任期未满一届就被推翻,从而频频陷入“街头政治”的怪圈。要实现国家的安定、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王室和军人、文官政府都提出了新的治理难度和高度。如今,随着国王威望下降,王室权威的合法性越来越受到质疑,王室需要淡化在政治上的作用。而未来,不管是军人还是文官政府执政,能否在统筹国家发展的同时,平衡各方的利益诉求,获得广泛的民意基础,是稳固政权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新一轮学生运动已经持续了3个月,与历次学生运动相比,本轮学生运动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一是学生群体厌恶传统政治,但缺乏博弈力量;二是学生群体的诉求复杂。巴育政府是亲军人政府,又有王室的支持,示威诉求反王反军,挑战的是集军权、王权、政权于一身的威权政府,因而难以获得成功,也难以对整体局势带来重大影响。但它仍然存在非凡的意义:第一,呈现出泰国的威权政治在发生变化;第二,诉求群体的政治诉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增加;第三,对王室和军人、文官政府提出了新的治理难度和高度。
截止笔者撰写本文之际,示威运动仍在进行中。虽然政府已宣布首都曼谷实施非常紧急状态,但示威者仍然认为和平集会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目前警方已经开始暴力清场,冲突再次升级,示威群众表示要继续战斗下去。然而,如果仍然缺乏其他政治力量的支持,仅靠政治激情和社会理想支撑的学生运动还能持续多久,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让我们继续关注。
参考文献
[1]宋清润、张锡镇:《泰国民主政治论》,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第78+95页。
[2]周方冶:《王权·威权·金权:泰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第163+174页。
[3]“‘เยาวชนปลดแอก’อ่านแถลงการณ์ ขออนาคตที่ดี ให้เวลารัฐบาล 2 สัปดาห์ ไม่ขยับ ขู่ยกระดับการชุมนุม”,มติชนออนไลน์,วันที่ 18 กรกฎาคม 2563,
https://www.thairath.co.th/news/politic/1892347,登录时间:2020年7月19日。
[4]“ราชกิจจาฯ ประกาศสถานการณ์ฉุกเฉิน ร้ายแรงในเขตท้องที่กรุงเทพฯ”, ไทยรัฐออนไลน์, 15 ต.ค. 2563,https://www.thairath.co.th/news/politic/1892347,登录时间;2020年10月15日。
[5]周方冶:《从威权到多元——泰国政治转型的动力与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第94页。
撰稿人:泰国舆情助理 江涛
封面图片来源:泰叻报
文章来源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